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報告稱,有3家企業自大連口岸進口的同一外籍貨船冷凍海鮮產品外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經核查,涉疫產品除少量加工出口外,其余產品均儲存在冷庫中,未流入市場。
目前,官方暫時沒有公布涉事企業名稱、海產品種類與貨船來源國。就在上個月,多名大連海產品加工企業員工確診新冠肺炎,冷鏈是否傳播病毒成為重點關注領域。
《第一財經》報道,一位煙臺天宇農貿市場海鮮店主孟小陽(化名)表示,大連為一級港口,煙臺是二級港口,國外的貨船一般要先到一級港口再轉到二級港口,貨物不會通過陸路運輸。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山東進口海產品大多數是冰凍海產品,前十大進口品類為凍狹鱈魚、凍真鱈魚、凍對蝦、凍墨魚及魷魚、未列名凍魚、凍格陵蘭庸鰈魚、凍鯖魚、凍北方長額小蝦、凍的墨魚及魷魚、凍大麻哈魚,主要來自俄羅斯、厄瓜多爾、美國、印度尼西亞、格陵蘭、挪威、加拿大、秘魯、阿根廷等地。
孟小陽介紹,魷魚是煙臺第一大進口海產品,其來源國是阿根廷和秘魯。其次是狹鱈魚,主要來自俄羅斯。此外還會有韓國的一些進口海產品。
據通報,煙臺發現的冷凍海產品外包裝陽性核酸樣本很可能系來料加工產品。
“來料加工企業的產品不能流入市場,通過企業加工后要全部出口。如果來料1,000噸,加工后偷偷流入市場200噸,就屬于走私和偷稅行為,將受到嚴厲懲罰,所以不需要擔心產品流入市場。”孟小陽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