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8月,熱浪襲人,走在崇陽縣石城鎮白螺村9組的鄉間小路上,蟬鳴鳥叫,瓜果飄香,讓人心曠神怡。路的盡頭,是一大片魚塘,魚塘中間有一處簡易的小房子,一位皮膚黝黑的男青年歡快的唱著歌,正在忙碌著。
這位男青年叫龔偉,白螺村本地人,今年33歲,是湖北咸寧市崇陽縣葛墩養魚專業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
雖然年齡不大,但是龔偉在當地有著很高的聲望,為什么呢?因為他創立的養魚合作社,帶領了當地50多名社員致富。
| 三年還清百萬父債 |
石城鎮自然條件優越,境內山水相連,水利資源豐富,是有名的水產大鎮。龔偉家也不例外成為了養殖戶,可惜好景不長,2013年,父親突然離世,留下了一片經營慘淡的魚塘,還有一頁滿滿高達百萬元的賬單。27歲的龔偉子承父業,父債子還,接過了父親留下來的魚塘和欠下的債務。
2014年,龔偉開始養殖鳊魚,由于缺乏經驗,魚病爆發,再加上投喂過度,導致鳊魚死傷無數。當時,正值水產行業的低谷期,當年鳊魚行情一落千丈。看著自己辛苦一年的投入打了水漂,龔偉心里百味雜陳。
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2015年,龔偉吸取教訓,繼續養殖鳊魚。這一年,為了提高自己的養殖技術,他不再單純靠經驗,而是四處學習取經,做好魚塘的各種軟硬件措施。在他的細心呵護,以及回暖的市場行情刺激下,當年龔偉靠養魚獲得的利潤達40萬元以上。
初次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之后,龔偉并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他憑著一股蠻勁,將父親留下的270畝魚塘擴大到了300畝,他更研究實踐出一套適合自己,也適合當地的養殖模式。不到3年時間,龔偉便還清了父親留下的100萬欠債,還略有節余。
養殖事業的成功,全面帶動了龔偉經銷事業的發展。2014年,龔偉的魚年銷量為300-400噸,2015年為499噸,2016年增長至600噸……他的魚也銷往全國各地。
自己富裕起來之后,龔偉還不忘帶動周邊村民致富。他注冊成立了崇陽縣葛墩養魚專業合作社,目前已有50多名社員,養殖基地遍布全縣各地。
| 玩出致富新花樣 |
2019年的一天,龔偉無意中看到了一個在魚塘上面種植水稻的節目。魚塘上面種植水稻,不僅可以有效利用水面空間,還能夠增收,何樂而不為呢?龔偉當即聯系上了節目組,獲得了研究這個項目的農業專家聯系方式,并利用一個月時間,專程去拜師學藝。
學成歸來后,龔偉就在自家的魚塘上面做起了實驗。記者在魚塘現場看到,魚兒在水底歡快的暢游著,水面上漂浮著幾塊無土栽培的浮板,浮板上面有一個個營養盆,盆里種植著當地普通的水稻。
“先按正規程序育秧,再移栽到營養盆,放到魚塘里來的。魚塘水溫比稻田水溫要低,因此種出來的稻谷,生長周期比正常的要長40天左右。”龔偉介紹,以前大家都是在稻田里養魚養蝦,而他這種魚塘里種稻谷的魚稻共生模式,既有效利用了水面空間,還可以改善水質,降低種養成本,增加養殖戶的收入。
“水稻不用施肥,營養來自魚飼料和魚糞,而禾苗又可以凈化水質,兩者起到互相循環的作用。”龔偉說,魚塘上種水稻,面積不能超過水面的十分之一,因此他今年弄了200多平米的實驗面積,種植了兩千多株水稻。按照正常情況,應該可以收獲三四百斤稻谷。按照一斤十幾塊錢的市場價,一畝魚塘可以增收兩三千元錢左右。在龔偉的影響下,周邊還有4戶漁民也在魚塘水面種起了稻谷。
“目前一切進展順利,這些稻谷預計10月份可以收割。”龔偉說,等他試種成功后,會在整個合作社進行推廣,為社員們紅火的日子再添一把柴。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