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處暑”,“處暑即出暑”,這個節氣一到,有經驗的老饕們就開始數著手指等大閘蟹上桌了。俗話說的好,秋風起,蟹肥香嘛!但關于今年的大閘蟹,有一個壞消息,還有一個好消息……
壞消息是:受疫情、水災雙重打壓,今年江蘇、安徽、湖北等地大閘蟹產量下降、優質蟹減少,預計總產量將為近年來最低,或跌入80萬噸以內。雖然總產量下降,但好消息是,由于成熟期提前,首批成熟大閘蟹將于8月底9月初上市,比往年提前3周,大量成熟大閘蟹預計中秋國慶前集中上市。
總產量或跌入80萬噸以內
養蟹人有“養蟹先養草”說法,今年2月大閘蟹養草期間,受疫情影響,大閘蟹養殖戶雇傭的工人大都在老家,沒能按時到位,錯失了養草時間。江蘇、安徽等地養殖戶透露,六七月份,正值大閘蟹養殖關鍵期,太湖、長江爆發大面積洪水,部分養在湖里、塘里的蟹或被洪水沖走或死亡,由此影響到今年產量。
“今年長時間的梅雨天同樣影響到大閘蟹養殖。”中國水產高級工程師楊維龍等專家稱,今年蘇北部分地區大閘蟹吃料少、空腸比率較大,發生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是超長梅雨天。梅雨天時間一長,塘口溶氧會降低,塘口水質不佳、水草管理不當,塘口溶氧會不足,由此引發大閘蟹呼吸困難,吃料下降。長時間不吃料,大閘蟹就會出現腸炎,若不及時治好,就會出現業內所說的“水癟子。所謂‘水癟子’,其實是大閘蟹的肝胰腺壞死病,其結果導致大閘蟹死亡。2015年江蘇興化曾出現大閘蟹‘水癟子’病,今年部分地區養蟹池塘同樣發現這種疾病。”
據了解,我國大閘蟹的主產區在江蘇、安徽、湖北。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近期水災雙重打壓,估計三地的產量下降10%-20%,影響最大的地區下降30%。預計今年總產量將比去年達到峰值85萬噸產量明顯回落,跌幅達到1-2成,為近年來首次跌入80萬噸以內。
首批上市數量漲20%
通常情況,江蘇、安徽、湖北等長江水系大閘蟹要到9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才能長足長好,大部分長江母蟹要到8月末才完成最后一次蛻殼,大部分公蟹完成最后一次脫殼的時間是8月下旬至9月中旬,蛻完最后一次殼后,通常要育肥20天到1個月,這樣上市的大閘蟹膏黃肥美,肉質充實。
但今年卻出現例外。受天氣影響,產蟹大戶江蘇部分地區大閘蟹蛻殼次數由原來的5次減少為4次,部分原先9月中下旬才成熟的大閘蟹,現在提前至8月底9月初,比往年提前3周左右。
由于成熟期提前,今年首批上市成熟大閘蟹的數量將比往年增加20%左右。
今年在大閘蟹總產量下降的同時,優質大閘蟹的產量也將明顯下降,產量將比去年減少1/3。由于大閘蟹提前大量成熟上市、優質品牌蟹卻明顯減少,“兩節”前普通大閘蟹的價格將比去年同期跌15%,優質品牌蟹的價格同比將上漲2成。“中華好蟹”、蘇蟹閣等品牌大閘蟹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國慶前優質品牌大閘蟹4兩公、3兩母的出水價為100元左右一對,今年預計4兩公、3兩母大閘蟹的出水價要漲至120元左右一對。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