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新網海口9月5日電 (記者 王子謙)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4日在海口指出,新冠疫情對中國水產品產業鏈的所有環節均造成影響,企業要在危機中堅定對水產品消費的信心,積極轉變產品形態適應新變化。
圖為南海-翔泰2020金鯧魚開捕季啟動儀式。主辦方供圖
崔和當日在參加南海-翔泰2020金鯧魚開捕季啟動儀式上做上述表示。
他在作《2020中國水產品貿易形勢分析》時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水產品產業鏈各環節影響程度不一:
第一產業的養殖、捕撈業受影響最輕,但受終端消費量下降的影響,產品積壓、生產節奏被打亂;第二產業的加工業受影響的程度遠大于第一產業,復產復工晚于往年。國內外貿易因疫情影響受阻不暢,來自終端消費下滑導致加工產業景氣度下降;第三產業受損的程度最為嚴重,受制于海產品戶外消費與大型聚會慘淡的局面,批發、零售流通量的低迷表現,使得第三產業比其他環節更艱難。
崔和提供的數據顯示,由于疫情影響,今年1-6月中國水產品出口量同比下降15.52%,出口額同比下降16.25%;進口量同比下降2.25%,進口額同比下降9.27%。他預測,由于中國疫情控制的較好,下半年出口反彈的概率比較大,但由于俄羅斯、美國、南美國家等主要水產品進口國的復工復產還沒有達到正常水平,對中國進口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他分析,當前疫情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全世界水產品購買力最強的國家都受到沖擊,導致國際市場需求低迷,正常的國際貿易活動受限。受制于出口壓力,企業內銷競爭更加激烈;在消費端,不確定性因素導致的消費信心下降。
“水產品仍是優質蛋白的首選,受挫是暫時的。”崔和指出,為滿足消費者的新需要,企業要快速轉變產品形態,通過加工品、調理菜品,有效協調線上電子商務方式等滿足家庭烹飪需要,將水產品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
崔和表示,通過對比近十年中國主要養殖海水魚類產量變化數據,可明顯看到金鯧魚在近5年中產量快速增長,正在成為海水養殖的新星。
當前,金鯧魚對海南省以及全國水產品貢獻正在逐年攀升。當日,海南漁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及供應商,通過大屏幕云觀看昌江棋子灣翔泰深海網箱養殖基地捕撈現場。
海南翔泰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榮杰介紹,該企業在海南臨高后水灣和昌江棋子灣海域投放數百口深海養殖網箱,每口網箱年產量在75噸至200噸之間。今年3月共投放近5000萬尾金鯧魚苗,預計收獲金鯧魚1.5萬噸。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