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縣南美白對蝦協會第361期消息2020年9月9日發布:
全縣南美白對蝦秋二茬苗種投放已基本結束。今年秋二茬苗的投放有如下特點:一是蝦苗投放時間比去年提前10天;二是養殖戶投苗的準備工作比較充分;三是苗種總體質量有較大的提高,協會苗檢平臺的苗種質量檢測顯示,今年秋二茬苗陽性檢出率較低。協會苗檢平臺至目前為止,檢測秋茬苗296個批次、1839個樣本,陽性苗檢出率占總樣本數的0.38%、占抽樣批次數2.36%。
秋二茬苗從7月8日始,養殖戶相繼投放,投放后的養殖狀況如何,協會專題做了一些苗種質量的跟蹤調查。調查發現:投放苗種時檢測呈陰性的蝦苗,投放養殖30一40天時,再行檢測到腸肝胞蟲陽性。這種現象又重復出現。協會也曾多次對此類情況咨詢專家、研究探討。
協會認為:蝦肝腸胞蟲檢測為陰性的南美白對蝦蝦苗養殖30-40天后出現蝦肝腸胞蟲陽性的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1)蝦苗蝦肝腸胞蟲感染率低,采樣時未能采集到陽性個體,蝦苗檢測結果表現為陰性。檢測結果為陰性,其實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樣品所在蝦池所有蝦苗個體都不攜帶蝦肝腸胞蟲,二是該池塘中存在蝦肝腸胞蟲,但攜帶率低,采樣時沒有采到陽性樣,樣品全為陰性個體。一只蝦池中數量達到百萬只,采樣只能采集其中極少部分,如果陽性個體含量較低,能采集到陽性個體的機率極低。因此,檢測結果為陰性卻為蝦肝腸胞蟲含量低的苗種投放后,因為環境條件不佳會出現蝦肝腸胞蟲的暴發。這幾年業內已充分認識到蝦肝腸胞蟲的危害,從種蝦場到繁育場再到標粗場都十分重視種蝦或蝦苗的蝦肝腸胞蟲的控制,應該說種蝦或蝦苗中蝦肝腸胞蟲不象前幾年那樣含量高,但要做到每只種蝦或每只蝦苗都不帶蟲仍有一定難度,因此,攜帶低含量蝦肝腸胞蟲的苗是養殖一段時間后出現蝦肝腸胞蟲陽性蝦苗的主要原因。
2)如果池塘滅胞不徹底,即使蝦苗個體表現為絕對不攜帶蝦肝腸胞蟲,但養殖一段時間后也還可能檢測出陽性。如果蝦池環境中存在上批養殖殘留的蝦肝腸胞蟲,再次投苗后,前期因為水質尚可,對蝦具備一定的抵抗能力,不一定感染蝦肝腸胞蟲。隨著養殖時間的發展,水質逐漸惡化,對蝦的抵抗力下降,此時池塘中存在的少量蝦肝腸胞蟲可能感染發病,感染的數量增多,從而表現為蝦肝腸胞蟲陽性結果。
3)檢測結果不可靠。如果檢測機構因為設備、人員、方法、環境、試劑以及管理體系等方面不符合條件的原因,可能會將陽性樣品檢測出陰性結果出來,也可能出現上述現象。如果是這樣,那就要從上述方面來考察檢測機構是否做到質量可靠。
蝦苗的檢測工作大大提高了投放蝦苗的質量,這是近年來如東小棚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被廣大養殖戶充分認識。但并不是檢測為陰性的苗種一定能養殖成功,這其中就包括有上述采樣技術的漏洞。目前這種漏洞還較難通過更可靠的手段來改善。廣大養殖戶可以通過多樣本檢測來降低這種風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