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16日,是中國最大的漁場:東海漁場開漁的日期。經過幾個月的夏季休漁,舟山沈家門、象山石浦等東海主要漁港都會舉辦盛大的開漁節,上千艘漁船同時駛向大海的壯觀景象,會在這一天呈現。
與此同時,很多電商也會在這一天(或者隨后的一段時間)舉辦線上促銷活動,隨后一段時間,各種鮮活上市的東海野生海鮮就會源源不斷地走上千家萬戶百姓的餐桌。
從出口到進口,中國水產市場正在巨變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東海無魚”的報道近些年持續不斷,休漁期鋌而走險偷捕的事件時有發生,農業部部署史上最嚴的禁漁期亮劍2020執法行動等等。
而同時,2017年以來中國的進口海鮮數量和金額大幅度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海鮮進口國,并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成為全球最大的海鮮進口國。
同時,中國的水產品出口,也在2018年到達了頂峰,從2019年開始回落。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國水產品國內需求的越來越強勁。
從全球最大的水產品出口國、水產養殖國,到全球最重要的水產品消費國和進口國,中國的轉身似乎只在一夜之間,變化的速度有點像中國高鐵,令人猝不及防。
水產捕撈產量和水產養殖面積雙降
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的海洋捕撈和淡水捕撈產量雙降,其中海洋捕撈產量降低4.24%,淡水捕撈產量降低6.25%。
019年已經連續4年下降,其中下降速度最快的是近海海洋捕撈產量,而這與中國沿海漁業資源枯竭是直接相關的。
實際上,中國的水產捕撈總產量,從2015年開始,到2
隨著漁業捕撈產量的降低,漁民人數也在不斷減少。專業漁民數量,已經從2015年的773萬,降低到2019年的702萬。
同樣是在2019年,中國的海水養殖面積和淡水養殖面積也是雙降,其中海水養殖面積降低2.49%,淡水養殖面積降低0.59%。
再往前看,2018年中國的海水養殖面積和淡水養殖面積也是雙降,其中海水養殖面積降低1.97%,淡水養殖面積降低4.07%。
未來可持續漁業是中國的必然選擇
隨著中國近海漁業資源的枯竭,未來中國必須走可持續漁業的道路。
當然,從過度捕撈到可持續漁業,轉型的時間不會很快,轉型的過程也可能是痛苦的。
所以,我們預計未來5-10年中國的水產品進口數量和金額還將不斷增長,中國的水產品出口有可能會繼續下滑。這當然會給進口海鮮帶來很多的機遇,但對于中國的漁民卻會是一段艱難歲月。
過去的都已經過去,如果說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和枯竭,是中國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痛苦和付出的代價,那么我們希望這個過程能盡量縮短。
其實,歐美發達國家也是經歷了過度捕撈的痛苦和轉型的艱難。上個世紀80-90年代鱈魚、鮭魚等漁業的過度捕撈,誕生了MSC可持續漁業認證,也迎來了三文魚養殖的大發展,帶來了捕撈許可證、養殖許可證、捕撈配額管理等一系列先進的漁業管理理念和制度。
以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MSC可持續漁業認證為例,截止到2019年3月底,全球一共有361個漁業獲得可持續認證,109個漁業正在評估中。全球15%海洋捕撈產量(1180萬噸)獲得了MSC認證,獲得至少一個MSC漁業認證的國家一共有41個。
隨著獲得MSC認證的漁業不斷增長,可持續認證海鮮也走進了千家萬戶。截止到2019年3月底,全球MSC認證海鮮產品總數已經超過37000個,在中國的各大超市和電商平臺,我們也可以很容易地買到MSC認證的加拿大北極蝦、挪威北極鱈、加拿大龍蝦等各種進口海鮮。
當然,可持續漁業認證不止MSC一家,等有時間八鮮過海會給大家介紹各種可持續漁業認證和它們各自的特色。
從已獲得MSC認證漁業的分布看,絕大多數都是歐美發達國家的漁業,中國非常上,而且目前沒有一個中國本土的海洋捕撈和淡水捕撈漁業獲得MSC認證。
這說明中國的可持續漁業理念、管理、制度還比較落后,離發達國家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比如說中國一直實行的是禁漁期和禁漁區制度,但國際上主流的漁業管理都是捕撈許可證和捕撈配額制度。
雖然中國這些年也想推行捕撈許可證和捕撈配額制度,并為此在不斷嘗試和試點,但離真正全面實施,可能還有一段距離和時間。
這篇文章,借今天開漁季當天推出,并不是在指責中國目前的漁業管理制度,而是希望通過這樣一個特殊日子,提醒所有的中國消費者(當然也包括中國的漁民和漁業管理者):過度捕撈不僅不利于漁民,也不利于消費者。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和消費大國,中國漁業的問題,甚至會給全球的漁業捕撈和水產養殖帶來重大影響和挑戰。
海鮮,營養又美味,不僅中國消費者喜歡,全球消費者都喜歡。如果中國的漁業可以全面轉型可持續漁業,對中國和全球消費者而言,將都是幸事!
但愿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一個開漁節!
可持續漁業,每天都有新鮮的海鮮吃,每天都是開漁節!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