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泥村的網箱養殖魚排。
高泥村農家小院
“如果早幾個月來,我們村里會更熱鬧一些,600畝‘里海荷塘’里荷花盛開,岸邊游客絡繹不絕!毕笊娇h黃避岙鄉高泥村黨支部書記朱中華說。
10月2日,記者來到高泥村。只見村道寬敞,村舍漂亮。村里比較安靜,只有零星幾名游客,與那些“熱鬧”的村莊有些不一樣。似乎看出了記者的疑惑,朱中華說:“我們村的主要產業是養殖,村民的生財主業基本都在海上!
面朝西滬港,有“網箱養殖第一村”美譽
過了象山港大橋,從象山北下高速,馬上就到黃避岙鄉,高泥村就在黃避岙的西南角,西臨象山港,南面是西滬港,北靠黃大山,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靠海吃海”,也因此成就了“浙江省網箱養殖第一村”的美名。
“以前,除了交通不便外,高泥村人靠海吃海,老百姓的生活還是不錯的,養海帶、紫菜,跑運輸船,出門討生活的人比較少!敝熘腥A說。
西滬港養殖有著悠久的歷史,1987年,象山確定西滬港為海水養殖試驗區。
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從養鱸魚到養大黃魚,經歷了技術改進、網箱改造,高泥村人真正實現了致富奔小康。
“最多的時候,我們全村280戶人家,有180戶從事海水養殖,F在,我們網箱養殖的魚類以大黃魚為主,包括鱸魚、美國紅魚等20多種。2008年,我們村被確定為‘浙江省網箱養殖第一村’,加上海塘養殖的梭子蟹、對蝦等,目前海水養殖面積達3100多畝,年總產值過億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超過4萬元,養殖戶戶均收入超過20萬元。”朱中華介紹。
做透做強,高泥村專注優勢特色產業
“哪里可以買到你們養殖的大黃魚啊?有魚鲞買嗎?能不能去網箱養殖基地看一下?”記者接連發問,對那片海實在有太多好奇。
朱中華哈哈大笑:“你問的問題,也是來我們村游客問得最多的,F在我們正在努力,打算做精海水養殖產業,把產業鏈做長、做透,將養殖和觀光旅游結合一起!
朱中華說,因為網箱養殖不適合零星抓捕,又在遠離村莊的海港里,對游客來說有點“可望而不可及”,但以后,這種情況會有所改變。
“我們已經搞了兩屆‘大黃魚美食節’,很受游客歡迎,今年因為疫情沒有搞!簏S魚美食節’讓更多人認識了高泥村,認識了高泥村的大黃魚!
“明年,我們打算改造魚排,打造一個海上田園綜合體,將單一的網箱養殖逐漸向多樣化旅游養殖轉變,這樣就可以把游客帶出海,帶到魚排上體驗海上垂釣、網箱喂養、灘涂抓捕等!
“另外,我們打算規模化生產脫脂黃魚,讓游客可以看到我們的活魚上岸、加工的全過程。這不僅能延長產業鏈、增加產業附加值,而且可以避免農戶手工曬制導致魚鲞品質不穩定的問題,從整體上打響‘高泥大黃魚’的品牌。”
農旅融合,高泥村有底氣有人氣
依托海水養殖產業,走有自己特色的農旅融合之路,高泥村是有足夠底氣和人氣的。
2016年,高泥村乘上寧波市“斑斕海岸”精神文明示范線建設東風,全面開啟打造美麗鄉村示范村新模式,先后獲得省文明村、省3A級旅游村莊以及市千村綠化示范村、市“最潔美村莊”20強等榮譽。
“軍港遺址”歷史景觀公園、特色休閑小公園等16處特色小景觀點綴在村莊各處,沿著溪坑打造的休閑親水步道,可以在村里繞上一圈,村里家家戶戶都打造了特色庭院,墻內墻外鮮花點綴,綠樹成蔭。
高泥村的宜居環境也吸引了投資人的注意,600畝的“里海荷塘”,育有觀賞荷25畝、74個品種,食用荷210畝,讓高泥村成了夏日的“網紅”。據介紹,“里!惫こ虒羌访袼、餐飲、觀光娛樂、科普體驗、文創攝影等多功能一體的農旅綜合體項目。
以精品民宿“安瀾別院”為樣板,高泥村培養打造了10多家民宿,全村去年共接待游客4萬余人次,尤其是去年6月,全國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會議在象山召開,高泥村是其中一個參觀點,受到了與會人員的一致好評,也讓高泥村名聲大振,全國各地前來學習取經的團隊絡繹不絕。
未來可期,朱中華說,以后高泥要讓更多人嘗到“鄉味”、留住“鄉憶”、記住“鄉愁”。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