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涼,小龍蝦逐漸下市,大閘蟹躍身成為炙手可熱的餐桌美味。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還有一種水產眼下同樣供不應求,那就是澳洲淡水小龍蝦。與常見的普通小龍蝦不同,這種原產于澳大利亞的淡水龍蝦在我國內地僅在每年9月中旬才開始陸續上市,其體型、肉質、口感等各方面都遠超過小龍蝦,不僅如此,其上市的時間更是填補了剛剛下市的本土小龍蝦的市場空缺。
就是這樣一種“舶來蝦”,在德陽市旌陽區德新鎮龍泉村已達到200余畝的養殖規模、80000斤左右的年產量、300余萬元的年產值,數十余戶本地和省內貧困戶因此受益,走上致富道路,而這些都離不開一個“90后”創業小伙黃科的努力。
現場技術指導
外省結緣“舶來蝦” 引進家鄉搞養殖
10月6日,國慶假期的第6天,在龍泉村的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基地里,黃科正穿著防水褲站在齊腰深的水塘里,抄起漁網捕蝦。眼下正是自己辛苦了一年的收獲期,黃科隨機網起一簍龍蝦,細細觀察。他一邊看一邊說:“這些龍蝦都已經被訂了,為了把控龍蝦的品質,每次出塘前,我都要查驗大小是否勻稱,肉質是否飽滿……保證端上餐桌的是優質的產品。”
一眼望去,基地里幾十畝的蝦塘和3000余平方米的蝦苗培育室,都是黃科一步一個腳印發展出來的。到今年11月,養在里面的澳洲淡水小龍蝦就將全部銷售一空。黃科指著其中一個蝦塘說,早在幾年前,這里就一兩個塘子,連培育室都沒有。如今能發展成如此規模,還是離不開自己相中了這個好項目。
談起自己如何結緣澳洲淡水小龍蝦時,黃科介紹說,2011年,才18歲的他遠赴浙江省嘉興打工,在此期間,結實了在當地搞水產養殖的朋友。見黃科能吃苦,有干勁,其朋友便邀約黃科到他的養殖基地工作,農民家庭出生的黃科本就對于農業很感興趣,在看到朋友所養殖的是國內剛剛引進不久的澳洲淡水龍蝦后,黃科更是對這個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他一邊在基地工作,一邊向基地里的專業技術員學習有關澳洲淡水龍蝦的養殖技術。經過3年的工作和學習后,2014年,黃科也成長為養殖基地里的一名養殖好手。有了技術和經驗,黃科開始思考,既然澳洲淡水小龍蝦能夠引進國內養殖,那將它引進到自己的家鄉 德新鎮也應該可行。于是,在深思熟慮后,黃科拿出自己的工資積蓄,從基地里買了一批澳洲淡水龍蝦苗,毅然返鄉創業搞澳洲淡水小龍蝦養殖。
告別朋友,帶著技術和蝦苗,黃科回到德新鎮,承包了20畝地,挖了水塘,投了蝦。至此,8萬尾澳洲淡水小龍蝦在旌陽區德新鎮安了家。黃科將自己的希望都寄托于這些蝦上,他不僅每天白天在蝦塘里忙活,就連夜里都守在蝦塘觀察龍蝦生活情況,為此,他干脆在塘邊搭了一間小板房,吃住都在塘邊。
澳洲淡水龍蝦
吃苦耐勞見回報 攜手村民致富顯擔當
憑著自己吃苦耐勞的毅力和勤奮的性格,黃科的基地發展也越來越好。“取得現在的成功有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市場的潛力。當時澳洲淡水小龍蝦養殖在省內幾乎是一片空白,市場需求量也就很大。”黃科說。
2014年到2020年,從20余畝的蝦塘到200余畝的專業養殖基地,這個90后小伙也成為了省內有名的澳洲淡水小龍蝦養殖能手,他養的蝦成活率能達到80%以上,每年每畝能收500余斤,連年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往往不到11月中旬就被成都、綿陽、瀘州、眉山等地商家訂購一空,且一度成為當地高端餐飲市場的特色之一。因為這只小小的龍蝦,黃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變,他成立合作社,并且借助澳洲淡水小龍蝦開始“進軍”餐飲行業。
而就在這個時候,黃科開始有了反思。“我當時在想,自己通過養殖澳洲淡水小龍蝦,生活有了大變化。作為一名90后,也應該有所擔當,肩負起一定責任。”黃科說,“家鄉養育了我,也給了我創業的天地,我有技術有產品在手,應該讓更多的人也能從中獲益,讓這只蝦成為更多人致富路的‘鋪路石’。”
黃科開始主動邀請農戶到自己的蝦塘參觀,向他們宣傳養殖澳洲小龍蝦的好處,同時,他還長年雇傭十余名貧困戶到基地里工作,為他們解決收入問題。功夫不負有心人,黃科的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基地不僅成為德陽規模最大的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基地,并且在省內水產養殖行業里也是聲名鵲起,每年前來“取經”的、購苗的農戶和合作社有數十余戶。此外,他自己也長年奔走于省內外多地,到各地傳授養殖技術和經驗。“綿竹、什邡都有養殖戶通過養殖這個澳洲小龍蝦奔了小康,每年凈利潤都在十幾萬元,他們也經常邀請我去給他們講技術。”黃科有些不好意思,但又難掩自豪地說。
察看蝦的品質
記者了解到,在省內有數十家農戶及合作社在向黃科學習了養殖技術后,參與到了澳洲淡水龍蝦養殖當中,目前已形成了500余畝的養殖總規模,這其中還不包括重慶等外地的農戶和合作社的一百余畝。同時,黃科在向一些貧困戶傳授養殖技術后,還拿出自己的蝦苗讓他們養殖,在成熟后又出錢進行回購,為貧困戶解決了銷路問題。
“小黃總,我過來了?現在帶我去溫室看下苗子嘛!明年我想養點!”交談之際,從中江縣趕來的農戶老趙風塵仆仆地來到蝦塘邊呼喚黃科。
“喊你過完節再來找我得嘛,你今天就跑來了嗦。要得,你等我上來把衣服換了就帶你去哈!”黃科說著就朝塘邊走去。這個1993年生的小伙,用自己的勤勞把一只“舶來蝦”養成了“旌陽產”,更用自己的擔當帶著養殖戶和貧困戶走出了一條致富道。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