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區茶店街道立足自身優勢,相繼發展起大棚蔬菜、車厘子、青蛙等特色種植養殖產業,帶動群眾在家門口增收致富。今年,該街道又引進200萬只牛蛙,在白巖村閑置的水塘里“安了家”,進一步豐富了產業多元化發展。
走進白巖村的牛蛙養殖基地,工人們正來回穿梭于蛙池間喂養牛蛙。池內的牛蛙不時探著腦袋,跳出水面爭相覓食,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
今年7月,茶店街道結合白巖村水資源優勢,引進綠黔牛蛙養殖公司,發展水上網箱養殖牛蛙。目前,牛蛙養殖面積達15余畝,共有網箱100余個,第一批投放的200萬只牛蛙苗種已褪去了蝌蚪形態長成了小牛蛙,再過兩個月便可上市銷售。
“我們牛蛙養殖一季的話是4個月,一年可以養兩季,每一季的產量在100萬公斤左右,每一季的產值將近2000萬元,一年大概在4000萬元左右。”綠黔牛蛙養殖公司負責人陳元建說道。
小牛蛙有“大前景”,群眾增收路更寬。通過規模化生態牛蛙養殖,不僅敲開了白巖村特色養殖的大門,也為當地鄉村振興、村民增收注入了新鮮血液。
目前,牛蛙養殖基地已吸納周邊1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此長期務工。“我在這里干活,一天可掙160元。”茶店街道群眾黃雙清對現在的工作很是滿意。
下一步,該基地還將創新養殖模式,擴大基地規模,帶動更多群眾就業增收。“我們將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以稻田養蛙、魚塘養蛙、網箱養蛙的多模式發展來擴大養殖規模。”陳元建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