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漾東村千畝“跑道魚”示范園區內,養殖人員正在往水道里拋灑魚飼料,密密麻麻的魚兒躍出水面,爭相搶食,很是壯觀。
“園區內31條跑道的加州鱸魚和鱖魚已陸續上市,10月以來,已完成長三角地區的訂單14萬公斤。”負責人吳華東介紹。
“跑道養魚”是一種池塘內循環水養殖模式,將傳統養殖池塘進行升級改造,每8畝魚塘配比一條循環流水養殖槽進行高密度養殖,通過集中養殖、集中吸污、集中處理,實現養殖尾水零排放、養殖密度和品質“雙提升”。
不僅利用循環水養魚,園區還就地取材,把“循環”理念應用到了果樹種植上。
“我們在魚塘邊栽種了桃樹和柿子樹,魚塘中收集的排泄物是果樹最好的有機肥,這兩天,樹上都掛了果。”吳華東說。
現在,園區內一條“跑道”產量就近1萬公斤,市場價約30萬元,而且所有養殖尾水經過處理后都進行了循環利用。
看著如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吳華東坦言,作為養殖者,更要扛起“以水養魚,以漁治水”的社會責任。
吳華東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近年來,針對當前“跑道養魚”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短板,他大膽實踐破難題、補短板。
據介紹,多數“跑道養魚”池塘或養殖槽采用水泥砂漿抹面,抹灰表面易出現裂縫、隆起甚至脫落,導致細菌、藻類等滋生,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水質污染,不利于魚類生存。
對此,吳華東在這兩年的“跑道”建設中,加大投入,采用不銹鋼等表面較為光滑的材料建造養殖水槽,進一步提升排污效果,促進魚苗生長發育。
除了“跑道養魚”,和孚鎮生態養殖、科技養殖的高招還有很多。
全國物聯網智慧養魚領軍企業慶漁堂,集合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創新科技打造數字漁業科技服務平臺,24小時、全天候幫助養殖戶進行水質監控,實時了解魚塘溶氧量、水溫、PH等相關數據,降低勞動強度,降低養殖風險,提升養殖效益。
浙江東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針對冰鮮魚喂養加州鱸魚,料量大,成本高,容易造成水體污染的問題,進行加州鱸魚、鱖魚全程使用配合飼料馴化、養殖的科技攻關,研發的加州鱸魚飼料獲國家發明專利。
“苗種經馴化后全程投喂配合飼料,可改變傳統養殖對水環境的影響。”公司負責人說,魚排泄少了,水質變好了,產量和品質自然也更高了。
“跑道養魚”、數字漁業、飼料研發……一系列創新舉措勾勒出和孚鎮綠色養殖發展中一幕幕生動剪影。近年來,和孚鎮通過“漁業+水治理”優化水生態環境,走出了一條獨具和孚特色的深化漁業轉型發展新路。
下一步,和孚鎮將進一步探索深化漁業循環水生態養殖模式,將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融入傳統漁業養殖,打造“物聯網+生態漁業”新模式,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豐收”,為浙江乃至中國的美麗經濟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本。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