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全國水產南繁育種發展論壇在海南三亞舉辦。 主辦方供圖
(記者 王子謙)記者31日從“第二屆全國水產南繁育種發展論壇暨海南省南海魚類種苗協會第七屆(2020)年會”獲悉,海南正在推進水產種業納入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統一謀劃,讓魚、蝦游進“南繁硅谷”。
海南的南繁事業起始于上世紀50年代,至今已有近70年的歷史。南繁基地在育種制種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稱為中國“種業硅谷”。
海南在推進自貿港建設布局“陸海空”5個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條件平臺,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位列其中。在做好作物南繁的同時,海南推進將水產種業納入南繁范圍。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劉忠松介紹,海南良好的水質環境資源,優越的海洋氣候資源為發展水產苗種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中國水產種業的資源寶庫。
據悉,海南省海水魚苗育種方面優勢較為明顯,魚產卵早、質量優,同比廣東地區提前約80天上市,比福建地區提前約100天上市。據水產年報顯示,該省2019年產各類水產苗種1762億尾,大部分供應國內其它省區市外,還游向國際市場,深受廣大用戶青睞。
海南省正在推進“三魚一蝦一螺”(石斑魚、金鯧魚、羅非魚、對蝦和東風螺)熱帶種苗產業發展,其中石斑魚年產魚卵10萬公斤,全國市場占有率約為95%。金鯧魚年產魚卵約1.2萬公斤,魚苗15億尾,全國市場占有率約為95%。東風螺年育苗47億粒,全國市場占有率為100%。
劉忠松表示,南繁科技城建設正加強水產育種機構引進。下一步將高標準制定好《南繁硅谷規劃》水產部分,集中建設一批水產苗種產業園,重點抓好“三魚一蝦一螺”苗種產業發展。他表示,海南將強化科技支撐,通過項目和產業帶動,引進科研單位及人才,為水產種業產業發展提供動力。
據了解,海南陵水水產南繁苗種項目正在抓緊建設,將建成一個集海水魚類新品種培育、技術創新、規模化苗種繁育、親本選育于一體的大規格魚種池塘培育示范基地。
與會專家看好海南發展水產種業的前景。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站副站長胡紅浪表示,海南有廣大水域適合做水產育種,應統籌規劃水產南繁機構,在育繁上逐步實現標準化、規范化,同時加大水產南繁人才隊伍建設,培育出更多具有經濟價值的養殖品種。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