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消息,中國遠洋漁業自1985年起步,根據相關雙邊漁業合作協議或安排,在合作國家管轄海域開展互利共贏的入漁合作。上世紀90年代以來,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相關國際法,中國開始發展公海漁業,積極行使開發利用公海漁業資源的權利,同時全面履行相應的資源養護和管理義務。截至2019年底,中國擁有合法遠洋漁業企業178家,批準作業的遠洋漁船2701艘,其中公海作業漁船1589艘,作業區域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極海域,以及其他合作國家管轄海域。
中國遠洋漁業始終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致力于科學養護和可持續利用漁業資源,促進全球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嚴格控制船隊規模,強化規范管理,打擊非法捕撈,提高質量效益,努力建設布局合理、裝備優良、配套完善、管理規范、負責任和可持續的遠洋漁業產業。
中國已加入養護大西洋金槍魚國際委員會(ICCAT)、印度洋金槍魚委員會(IOTC)、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美洲間熱帶金槍魚委員會(IATTC)、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南太平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SPRFMO)、南印度洋漁業協定(SIOFA)、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等區域漁業管理組織(RFMO)。按照上述區域漁業管理組織要求履行成員義務,并對尚無RFMO管理的部分公海漁業履行船旗國應盡的勤勉義務,是確保國際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需要,也是促進中國遠洋漁業在國際漁業管理框架下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為使國際社會充分了解中國遠洋漁業管理原則立場、政策措施和履約成效,特發表本白皮書。本白皮書主要介紹中國履行船旗國、港口國和市場國的義務,實施遠洋漁業監管,促進漁業資源科學養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各項制度規定和措施做法,以及為提升履約績效、促進全球漁業可持續發展開展的科學支撐、國際合作、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等內容。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