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在水產行業盛會——“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舉辦期間,作為平行活動的“順應市場需求的水產養殖模式轉型論壇”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四層國際會議廳同期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主辦;工業化水產養殖與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并得到了美國大豆協會的大力支持。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游偉偉擔任本次論壇主持人。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游偉偉
會議現場
圓桌論壇
會議開場的圓桌論壇將會議拉開序幕,本次論壇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副秘書長朱亞平主持。永輝超市食品安全總監陳建國、京東高級品控經理李斐、永旺超市品質管理及客戶服務部高級經理任濤、中國檢驗認證集團農食產品部總經理唐金艷、BRCGS大中華區首席代表梁黎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行業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姜星6位嘉賓匯聚一堂,以“市場端需要怎樣的養殖水產品”為話題展開分享討論。
主題報告
主題:《工業化循環水生產模式助力養殖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與標準化》
嘉賓:大連海洋大學教授 劉鷹
劉鷹表示:中國實現了野生海、淡水動植物的規模化增養殖,養殖對象繁多,產量占世界水產養殖產量的60%以上。但傳統養殖模式存在諸多問題:基礎設施落后、陳舊、經濟基礎脆弱;養殖品種單一化、常規化;養殖水域環境不斷惡化;養殖水域的二次污染十分嚴重;水域生態嚴重失衡。面對這些問題未來的漁業發展將會呈現以下趨勢:
1、產業發展方式從數量型向質量型、從產量型向效益型轉型能發展。
2、從業者逐漸步向年輕化、知識化的現代產業工人轉型;漁業經濟增長更多的依賴人力資本質量、產業資本和技術進步來實現。
3、漁業管理法規(養殖許可、排污收費、水資源收費等)將加快制訂實施,不斷催生新生產模式(生態漁業、循環漁業、碳匯漁業等)
4、市場競爭將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水產養殖的“微利”經營成為“新常態”。
5、鮮活水產品消費繼續旺盛;加工水產品需求快速增長;休閑漁業快速發展。
未來工業化養殖是中國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未來水產養殖將依然是最快速增長的動物源性食品生產領域。
主題:《IPRS推廣模式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嘉賓:美國大豆出口協會水產項目技術經理 周恩華
周恩華表示:IPRS(可持續發展水產養殖技術)是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在中國的水產項目。協會在中國水產項目以環境友善、水產品安全、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美國大豆協會于2013年將IPRS技術首次引進中國。池塘循環水養殖技術(IPRS)是傳統池塘養魚和流水養魚的技術集成。他將傳統池塘“開放式散養”模式創新為新型的池塘循環水“集約化生態圈養”模式,這是水產養殖理念和技術的再一次創新。
IPRS技術五大獨特創新亮點:將傳統池塘從功能上分為集約化養魚區和水質生態凈化區;將傳統靜水池塘養殖創新為循環微流水養殖;將傳統的池塘“開放式散養模式”創新為“集約化圈養模式”;收集魚類代謝物,徹底解決傳統池塘養魚自身污染問題,變廢為寶;通過有效沉淀和尾水處理技術,養殖水體可以重復利用,達到零排放;研發設計了IPRS系統的專用設備。
IPRS推廣模式中存在的問題;IPRS大池塘與流水槽設計比例問題;IPRS流水槽設計布局問題;IPRS集污區和吸污設備設計問題。
最后就如何從IPRS吸污操作管理、提高IPRS集污效率、如何提高IPRS綜合效益三方面給出相關建議。
主題:《我國海水網箱等養殖設施工程技術研究進展》
嘉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石建高
石建高表示:隨著全球人口增長,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在此背景下,開發海洋資源、發展網箱養殖顯得尤為必要。政府為此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支持海水網箱養殖生產。為適應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的需要,我國海水網箱設施經歷了普通網箱、深水網箱和深遠海網箱三個發展階段。
目前我國已經開發海水養殖魚類品種近100種,主要養殖品種包括大黃魚、鱸魚、石斑魚、鲆魚等。針對深遠海網箱養殖技術等問題,國內開展了相關理論技術研究,編寫出版了《深遠海網箱養殖技術》等專著。我國制定了十多項網箱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初步研究了網箱標準體系,但目前網箱標準嚴重不足和滯后。為滿足網箱深遠海發展需求,東海所石建高課題組聯合美濟漁業等單位開展了可組裝式深遠海金屬框架網箱系統研究,項目實現了產業化應用,獲發明專利授權,并起草了標準。
主題:《工業化水產養殖的實踐與探索》
嘉賓: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趙曉霞
趙曉霞表示:傳統海水養殖靠天吃飯,但工廠化養殖全程標準化生產、科學化管理、規模化經營,一切盡在掌控之中。國信水產圍繞構建“科技+資本+產業”的要素生態體系,以關鍵技術為驅動、資本作支撐、踐行智慧漁業高效工業化生產模式,重點發展陸基循環水和大型養殖工船。為響應走進深海的深遠海開發要求,國信聯合相關單位合作開啟全球首艘大型養殖工船項目,以大黃魚為先試品種開展養殖生產,將采用“陸海協同、區域接力”的模式在我國黃海、東海、南海等預選海域開展大黃魚養殖作業。
秉承“適漁、安全、綠色、智能”的設計理念,采用適漁性結構優化設計,配備了智能管理系統等9大系統,可實現工業化全年高效養殖。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有機融合了船舶和養殖領域多項關鍵技術,以理念創新、模式創新、裝備創新、技術創新引領我國深遠海工業化養殖模式的發展方向,是發展深遠海養殖的中國方案,具有良好的復制性及廣闊的市場前景。
主題:《從守護綠水青山到餐廳爆品,大頭魚的華麗轉身》
嘉賓:杭州千島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何光喜
何光喜表示:千島湖傳統漁業經營面對諸多困境:無序發展網箱養魚,大量人工投餌,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漁政力量薄弱,大水面鰱鳙魚及野雜魚資源遭受嚴重破壞,2000年產量跌至歷史最低谷;千島湖部分水域藍藻爆發,出現“水華”現象,影響群眾生活,社會廣泛關注;鰱鳙魚價格低廉,銷售不暢,魚頭無人問津,堆積如山,企業出現嚴重虧損。
公司初創時期就意識到我們的產品必須有區別于其他產品獨一無二的商標,早在2000年我們就向中國商標局申請了“淳”牌商標,在十幾個商品類別中進行注冊,并通過了21個國家的國際注冊,保護自主知識產權。并通過強勢宣傳,打造流量產品和網紅魚,才有了大頭魚的華麗轉身。
專題研討
主題:《養殖水產品采購標準制定的可行性》
嘉賓: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行業政策研究部副主任 姜星
姜星首先向在座嘉賓介紹了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成立于1997年。協會本著“引導行業、服務會員、回報社會、提升自我”的理念,參與制定與協調,維護行業和會員權益,為會員提供系統化專業培訓和行業發展信息與數據,搭建業內交流平臺,致力于推進連鎖經營事業與發展。養殖水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產業鏈,產品、品類、基礎三大要素都需要標準的規范,來便于水產品采購。
專題演講結束后,進入討論環節,討論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副秘書長朱亞平主持。在場的連鎖商超、餐飲代表、報告嘉賓、生產企業代表參與討論,積極發言,獻言獻策。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副秘書長朱亞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