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份以來,進口凍品檢測陽性事件日益增加,引起行業內廣泛熱議,依據各地方政府以及海關總署通報顯示,整理發現,11月份以來,全國總共有28起凍品檢測陽性事件,涉及地區有山東、山西、天津、江蘇、湖北、福建、河南、甘肅、陜西等9大省份,其中檢測產品類型以水產、豬肉、牛肉為主,來源地多為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亞、厄瓜多爾、巴西、德國和俄羅斯。
自2020年7月份以來,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進口冷鏈食品或包裝物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55次,其中進口凍品檢測陽性次數排名前三的來源國分別為厄瓜多爾11次、巴西8次、阿根廷7次。
6-9月檢測產品主要以厄瓜多爾的水產為主,進入10月份之后,開始頻繁曝出阿根廷和巴西的豬肉、牛肉,以及其他地區水產。11月作為凍品陽性事件爆發的高頻月份,引起相關部門以及市場關注,凍品檢測陽性事件是否對我國水產海鮮價起到影響,待筆者接下來簡單闡述。
短期來看:
進口水產遭遇挫折,利好國產水產品,冰火兩重天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水海產品進口數量達444萬噸,同比增長30.59%,進口金額達158.37億美元,同比增長31.83%。從進口品種看,我國主要進口對蝦、鱈魚、龍蝦、頭足類、蟹類、三文魚等。俄羅斯、厄瓜多爾、秘魯、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亞、美國是我國進口水產品主要的來源地。
通過上述數據發現,俄羅斯、厄瓜多爾、秘魯、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亞均是我國水產主要進口國,但大部分國家均出現在進口凍品制品及或包裝袋上均檢測出陽性的情況。
9月11日,海關總署2020年第103號對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進口冷鏈食品境外生產企業實施緊急預防性措施的公告,同一境外生產企業輸華冷鏈食品或其包裝第1次和第2次被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海關分別暫停接受該企業產品進口申報1周,期滿后自動恢復;同一境外生產企業先后被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3次及以上的,海關暫停接受該企業產品進口申報4周,期滿后自動恢復。
其政策對于11月份以來頻繁爆出凍品陽性事件主要來源國來說影響較大,主要是俄羅斯、厄瓜多爾、巴西等部分歐洲和東南亞國家進口產品申報,后續進口水產到港量或將出現明顯下滑。而檢出陽性的同批次貨物也會銷毀,訂購訂單也被同時暫停。
目前進口水產國內形勢也不容樂觀,在國內很多地方均出現禁止入市、禁止入庫、禁止銷售的一刀切政策,甚至很多地區直接封停進口。有業內人士反應,目前向天津、上海港口出來的貨物沒有冷庫敢收。進口水產各地情況都非常糟糕,無處可放,無地敢銷。即使上市售賣,銷量不及往期一半。主要還以餐飲等消費居多,零售量消減明顯。
與之相反的,凍品檢測陽性事件或許對我國國產水產、海鮮價格起到支撐作用,由于進口水產在國內各大市場、超市被封停,國產水產等就成為搶手貨。
一位小龍蝦貿易商表示:最近小龍蝦都是被搶售一空,斷貨很久了。雖然零售端對水產品采購熱情稍微消減,但基本銷售量還在。另外,由于我國春節傳統銷售旺季即將到來,如果冷鏈進口食品檢出情況還是如此的話,水產供應不足或還會使價格進一步上漲。
長遠來看:
5月份以來,餐飲行業逐漸恢復生產,降幅持續收窄。雖然10月我國餐飲收入實現年內同比首次轉正,但是由于冷鏈食品不斷檢出陽性,消費者這段時間內可能會望而卻步,但隨著我國加強檢疫力度等等針對冷鏈措施增加,進口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后,消費也將會緩慢上漲。
目前消費者已經了解到水產品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而不是感染已經逐步普及。中國疾控中心專家也多次表示,魚類不會感染新冠病毒,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通過魚類傳播給人類的傳染性疾病。
另外,從民眾基礎層面來講:國內目前的海鮮市場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消費份額占比逐漸擴大。一線城市穩步增長,二、三線城市緊跟不斷擴張。隨著國內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水產品消費市場預計未來將持續擴容。
無論是從整體消費頻率還是消費人群基數來看,中國的海鮮市場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所以未來海鮮需求仍是衡量水產價格走勢和行業前景的一個重要的指標。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