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漁妹通過直播賣貨幫助附近漁民銷售水產品。
阿漁妹在漁船對魚進行分類。
鄭露婷,1995年出生于廣東陽西縣的一條小漁村,從小就跟隨著漁爸漁媽一起出海打魚。露婷的哥哥姐姐都在外地工作,作為老幺的她現在守在小漁村里,守著家守著漁船。一個中國農村孝順女兒的普通故事,故事里或許加一點現代痕跡,這個年輕人的故事還可能帶有振興鄉村的力量。鄭露婷另外有一個名字“阿漁妹”,一個在視頻平臺上百萬級別粉絲的小網紅。這個“新趕海人”,帶動著漁村名聲在外。
從“朝九晚五”到“迎潮汐作息”
漁爸鄭安曾是陽西縣隴石村的村長,維持了村里36年的和諧,直至2020年才正式卸任。為了拉扯大三個孩子,2000年,漁爸漁媽決定出門趕海,維持生活。這正是“阿漁妹”三四歲的年紀。直到上中學之前,鄭露婷在趕海的漁船上度過了她的童年光景。
“新趕海人”為鄉村振興出把力
阿漁妹剛剛回到漁村的時候,漁爸很擔心女兒在城市待久了,不習慣出去趕海的日子。作息不正常、日曬雨淋、收獲還得看運氣,這些是漁民的日常狀態。有時候遇到退大潮,漁民需要下海推船。而在船上,捕魚的手藝活也不是一下就能完全掌握的,從網扔下去、撒開、落入水中到起撈這一個過程其中的巧勁也只有長時間累積才能做好。對于阿漁妹,一個剛從城里回來的女孩子,每一個環節并不是一件純粹用“自小耳濡目染”就能輕松帶過的簡單事。經過漁爸的細心教學,阿漁妹慢慢上手了。
村里出海打魚的大都是中老年人,只有阿漁妹一個年輕人。與傳統漁民不同的是,阿漁妹并非只是通過打魚的線下買賣賺取收益,提出想做自媒體的想法,父母也非常支持她。
阿漁妹現在是一名涉足三農領域的網紅,以“阿漁妹”的身份在網絡走紅。日常的視頻分享以趕海和漁村的日常生活為主。趕海、拍視頻、帶貨直播是大家對趕海網紅的一般印象。但是阿漁妹鄭露婷作為“新趕海人”,卻以趕海的日常給網友分享了年輕人新的生活方式。在熟悉的成長環境中,阿漁妹不僅可以陪伴在父母身邊,而且趁著網紅紅利的勢頭,用自媒體變革傳統的趕海形式。
“視頻的選題策劃是最難的。”阿漁妹坦言為了留住粉絲,經常會為選題內容而煩惱。她找來了幾個朋友合伙一起構思,除了分享自己的漁村生活,也結合當下的流行元素對原本枯燥無味的趕海生活進行加工,在各大社交平臺發布。
“大家好,我是阿漁妹,之前有很多網友要求我用粵語拍一期視頻,我粵語不是很標準,大家不要介意。”阿漁妹白天出門趕海拍視頻,晚上與粉絲交流,也常滿足粉絲的要求而拍視頻。粉絲數量不斷增加,對阿漁妹激勵很大,家里的經濟狀況也因此改善了不少。
對自媒體的商業模式,鄭露婷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用了兩年的時間,阿漁妹在社交媒體發布的視頻已達800多條,漲了將近100萬粉絲。利用自己在網絡上的資源優勢,阿漁妹打破傳統漁民靠線下買賣賺取收益的方式。因為是老村長的小女兒加上從小在漁村長大,所以阿漁妹和附近村民、漁民都很熟,介入到漁民的生產作業中,幾乎沒有門檻。2020年,她開始直播賣貨之路,幫助附近村的漁民銷售漁獲和農產品。“有成功的經驗也會分享給附近的村民,為振興漁村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阿漁妹不時會在村里的市集架起魚攤直播賣魚。據她自己介紹,網上直播帶貨一天,僅金鯧魚就可以賣出300多條。
兩年來,阿漁妹在播放平臺上累積了近20萬的收益,雖然不是很多的錢,但比起父母純粹的趕海收入要可觀得多。另外,在播放平臺上,粉絲對于阿漁妹有“打賞”(平臺端口設置)。鄭露婷就決定,把打賞的這部分存起來純粹做公益,把公益部分回饋到漁村和鎮上有需要的人群身上。
最大愿望是在城里為父母買套房
“阿漁妹原本在城里是白嫩嫩的,現在經過日曬雨淋,皮膚都變差了。”提起女兒回到漁村陪伴著自己趕海,漁爸不禁有些心酸。
阿漁妹一家有四個兄弟姐妹,哥哥姐姐都已成家立業。阿漁妹年紀最小,這兩年一直在家陪伴著父母。阿漁妹即將迎來自己26歲的生日,但卻仍處于單身狀態。在農村來說,也算是“晚婚一族”了。“女兒畢竟不能陪伴父母一輩子,始終都是要嫁出去的,要是個男孩子就好。”漁爸嘴上雖然催漁妹是時候找個對象,但是內心卻十分舍不得。
“哇噻,這條藤鱔超級粗的,起碼有2斤重,能賣個兩三百塊錢。”阿漁妹趕海最想見到的是早上日出的美景,漁民們抓到大魚的開心笑容
兩年的時間,阿漁妹已經十分適應漁村的生活。阿漁妹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陽江城區為父母買一套房子,等父母退休了可以安享晚年,向在外的年輕人證明小漁村也不一定沒有出路。雖然趕海不及大城市舒適,但是能陪伴在父母身邊,漁妹顯得幸福而又甜蜜。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