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蜆子(橄欖蟶蚌)的人工繁育基地——阜南縣京淮特種水產有限公司,首批人工繁育的蜆子獲批上市。這意味著阜陽市在保護利用橄欖蟶蚌水產種質資源、打造橄欖蟶蚌產業、建設橄欖蟶蚌特色小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蜆子被譽為“淮河鮑魚”,曾吸引了大批食客,阜陽周邊,甚至合肥都有游客驅車前來品嘗。但因為捕撈量迅速增加,加上河道采砂等現象的存在,蜆子一度成為瀕危物種。為了保護淮河野生蜆子,早在2016年11月30日,農業部批準建立淮河阜陽段橄欖蟶蚌(俗稱蜆子)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此外,阜陽市農業農村局、六安市農業農村局、信陽市農業農村局及所轄潁上縣、阜南縣、霍邱縣、淮濱縣、固始縣漁業部門通過協商達成了共識,開展漁政聯合執法,共同打擊淮河阜陽段橄欖蟶蚌(蜆子)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違法捕撈行為,維護保護區生態環境,為蜆子打造宜居家園。
一系列保護措施和政策的出臺,意味著淮河蜆子已經納入政府嚴格管理范圍,不允許捕撈和食用。但在保護蜆子種群的基礎上,為了推動當地旅游及美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市積極開展蜆子的人工繁育技術攻關,破解相關難題。其中,2018年,市農業農村局、阜南縣政府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正式開展戰略合作并簽約,共同推進淮河阜陽段橄欖蟶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和橄欖蟶蚌人工繁育、開發利用工作。
通過多年的攻關研究,蜆子人工繁育取得突破性進展。2020年10月27日,近3萬只人工繁育的蜆子被運送至阜南縣王家壩保護區水域,放流至淮河中,用于修復河流生態。今年3月,首批人工繁育的蜆子正式獲批上市。為了與野生的淮河蜆子區別開,阜南縣京淮特種水產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鄭田富申請了“魚之最”商標,每只進入市場的蜆子都有特殊的標號。
“每只人工繁育的蜆子從池塘撈上來后,都需要通過雕刻機,打上‘魚之最’商標和日期。”鄭田富說,人工繁育的蜆子3個月可以長到2-3厘米,再均勻投放到池塘中,不定期投喂小球藻和光合細菌。飼養一年至一年半,蜆子可以成長至10-12厘米,就到了上市的最佳時機。在養殖蜆子的同時,池塘里還可以養殖其他魚類,相互不受影響。如今,鄭田富養殖了200多畝水塘的蜆子。
據介紹,預計今年5月,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車間將建成投產,內部有研發車間、孵化室、培藻培菌室等。屆時,蜆子的人工繁育工作將全部挪至基地里,真正實現蜆子的本地繁育。下一步,他準備帶動附近村民一起合作,將蜆子的養殖面積擴展至600畝,做大做強蜆子產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