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地區約3月中下旬,氣溫升至10度左右時,金魚“出盆”(北方冬季金魚要進入室內或大棚越冬,春季再出屋,叫“出盆”),這對金魚恢復生機十分有利,如果管理恰當,金魚的體質恢復很快。金魚經越冬,體質較弱,若管理欠妥,易發病死亡,故管理重點應放在保溫、適量投餌、防病上。
一、保溫:保溫的主要措施是盡量用“老水”養魚。金魚“出盆”時換水一次,徹底清除越冬期魚池中積累的污物,使金魚轉入清潔舒暢的環境中生活。“出盆”時要先將原池內的上、中層“老水”吸出暫存,將魚池洗涮干凈后,仍注入原池上、中層“老水”,并加新水至30厘米深,再將魚放入池內。放“老水”的目的是起保溫和輔助餌料的作用,還讓魚池多曬陽光,也有助于保持較高的水溫。
二、投餌:投餌一定要適量,每日清池時,仔細觀察魚糞的顏色和殘餌的多少,以確定第二天的投餌量,如此觀察數日,金魚若消化良好,食欲旺盛,則可以逐漸增加投餌量,以加速體質的恢復和生長發育。
三、防病:重點放在操作上,注意“出盆”時換一次水,“出盆”后盡徹底換水,少量、局部換水可減少體質較弱的金魚在換水時受刺激而得病的機會和次數。要盡量減少體質較弱的金魚在換水時受刺激而得病的機會和次數。要盡量避免因操作不慎碰傷魚體,撈魚時,一定要用網迎著魚的前進方向輕輕撈取,既要準,又要快,不易碰傷魚體。相反,如果在魚后面用網追著撈取,網在水中有阻力,用力追捕就易碰傷魚體,而為病菌的侵入提供了機會。對個體較大的懷卵雌魚,最好帶水撈取,以保證安全。雌魚所懷卵若未完全成熟,切忌換注新水和投喂過多的餌料。因為飽食、新水和水溫上升三個因素可起催產作用,易造成欲產卵而卵未成熟的情況發生,重則會引起雌魚死亡。
常見病的治療:
1、立鱗病:病魚鱗片張開似果,鱗片基部水腫充血,嚴重時鰭基充滿半透明或含血液體,后期魚腹膨大,失去平衡,不久死亡。可用2%食鹽水浸泡10分鐘,用呋喃西林1,5—2PPM全池潑灑效果也很好。
2、水霉病:又稱白毛病。從傷口侵入,開始寄生于表皮,逐漸深入肌肉,吸取魚體營養,大量繁殖,向外生出棉絮狀、灰白或青白色菌絲。寄生部位傷口充血、壞死、潰爛,可使病魚衰弱死亡。可用1%食鹽水溶液浸泡30分鐘,每天一次,連用3天;或3%食鹽水溶液浸泡5分鐘,每天一次,病愈為止;用孔雀石綠效果亦佳,水溫20度以上時,用2—3PPM溶液浸泡1小時,也可用1%溶液涂抹患部。
3、口絲蟲病:寄生于皮膚和鍶,鰓和體表有一層乳白色粘液,云狀,故又稱白云病。鰓絲淡紅,皮膚無光,呼吸困難,流動緩慢,逐漸消瘦,常引起大批死亡。治療方法如下:(1)、高錳酸鉀20PPM浸泡10—30分鐘;(2)、用硝酸亞汞按0.1—0.2PPM全池潑灑;(3)、全池潑灑硫酸銅,使池水濃度為0.5—0.7PPM,或與硫酸亞鐵合用,按5:2的比例,使水體濃度達到0.7PPM,使用前先用熱水溶解。
4、斜管蟲病:蟲體寄生于皮膚和鰓,寄生部位分泌物增多,逐漸形成白色霧膜,嚴重時波及整個魚體,病魚消瘦,鰭萎縮,不能充分舒展,呼吸困難,呈浮頭狀。治療方法如下:(1)高錳酸鉀溶液20PPM浸泡10—20分鐘;(2)用1%的食鹽水藥浴1小時。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養殖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