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8月份水溫處于25~30℃之間。本月份天氣炎熱,魚類攝食量大,生長快速,是養殖病害的高發階段。由于養殖水體中魚糞、殘餌的數量增大,水質極易惡化,警惕缺氧及有害氣體超標對魚類的影響。本月常發疾病有爛鰓病、腸炎病、細菌性敗血病、白頭白尾病、赤皮病、車輪蟲病、錨頭蚤病等。
一、病情預測
1.鯉魚、草魚:易發生細菌性爛腮病、腸炎病、車輪蟲病、錨頭鳋病等。關注省內鯉、草魚主養區。
2.鯽魚:易發生細菌性敗血癥、錨頭鳋病。關注全省水產養殖區。
3.鰱、鳙魚:易發生赤皮病、打印病和細菌性敗血癥。關注全省養殖區。
4.鱒、鱘魚:易發生腸炎病、爛鰓病。重點關注秦嶺山區冷水養殖場。
5.大鯢:易發腐皮病、爛嘴病、腹水病。關注漢中、安康、渭南工廠化養殖區。
6.對蝦:易發生白斑綜合征、桃拉綜合癥、對蝦腸炎病等。關注陜南、關中對蝦養殖區。
7.中華鱉:易發生潰爛病。關注關中、陜南甲魚養殖場。
二、防控措施
(一)細菌性爛腮病
1、預防措施
在發病季節,每周全池遍灑漂白粉1~2次。用量視食場大小及水深而定,一般為250~500g/畝;每月在食場周圍遍灑生石灰1~2次。
2、治療措施
(1)使用中草藥進行治療:可選用雙黃苦參散、青板黃柏散、三黃散、板藍根末、大黃散、大黃芩魚散和大黃五倍子散等中草藥治療,用法用量按使用說明進行。
(2)使用喹諾酮類藥物進行治療:每kg體重每日拌餌投喂恩諾沙星粉(規格為100g:5g) 10~20 mg(以恩諾沙星計)/次,連用3~5d。或其他國家規定的水產養殖用抗菌藥物,但必須對癥使用。
(二)細菌性腸炎病
1、預防措施
(1)嚴格執行“四消、四定”措施,投喂新鮮飼料,不喂變質飼料。
(2)發病季節的外潑消毒:每隔15天,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在食場周圍潑灑消毒;或用濃度為20~30mg/L生石灰全池潑灑,可控制此病發生。
2、治療措施
(1)使用中草藥進行治療:可選用山青五黃散、雙黃苦參散、青板黃柏散、三黃散、板藍根末和大黃五倍子散等中草藥治療,用法用量按使用說明進行。
(2)使用酰胺醇類藥物進行治療,每千克體重每日2~3次、每次拌餌投喂甲砜霉素粉(規格為100g:5g)0.35g,連用3~5天。
(三)細菌性敗血癥
1、預防措施
(1)清除過厚的淤泥,是預防該病的主要措施。冬季干塘徹底清淤,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徹底消毒,以改善水體生態環境。
(2)發病魚池用過的工具要進行消毒,病死魚要及時撈出深埋而不能到處亂扔。
(3)加強日常飼養管理,正確掌握投飼技術,不投喂變質飼料,提高魚體抗病力。
(4)流行季節,用生石灰濃度為25~30 mg/L化漿全池潑灑,每半個月1次,以調節水質。食場定期用漂白粉、漂白粉精等進行消毒。
(5)水體消毒,按0.2~0.3 mg/L三氯異氰脲酸粉使用量經水溶解、稀釋后全池潑灑。
2、治療措施
(1)外用藥物:采用二溴海因0.3克/畝米的濃度全池潑灑,每天下午5點左右潑灑1次,連續3天。第一療程完成后,隔3-4天進行第二療程,方法與劑量相同。
(2)內服藥物:采用聚維酮碘制劑,每100千克魚體重,在飼料中摻入5克藥劑,制成藥料,全天投喂,連喂10天為一療程,需2個療程。
(四)鱉潰爛病
1、預防措施
(1)加強水質管理,控制放養密度,避免撕咬,防止鱉體受傷。經常性地清理池底鋪設的沙,餌料臺與曬背臺也要定期刷洗消毒;使鱉生活一個良好的環境中。
(2)鱉池用濃度100~200mg/L的生石灰和10~20mg/L的漂白粉消毒;養殖用水用2~4mg/L的漂白粉消毒。
(3)鱉體用1%的聚維酮碘溶液浸浴20~0min,或高錳酸鉀溶液10mg/L浸浴10~15min。
(4)養殖中不要投喂單一的餌料,特別是營養不全和高脂肪不易消化的餌料,人工配合餌料要添加復合微生素、微生素E等,增強抗病力。
2、治療方法
(1)養殖池用濃度0.5mg/L的三氯乙氰脲酸粉溶液潑灑2次,隔2天1次,7天后再用50mg/L的生石灰潑灑1次。
(2)使用酰胺醇類藥物進行治療,每kg鱉體重、每日2~3次拌餌投喂甲砜霉素粉[規格(甲砜霉素粉計):5%]0.35 g,連用3~5天。
(五)錨頭鳋病
1、預防措施
利用病原體對宿主的選擇性,可采用輪養方法進行預防。
2、治療方法
每立方米水體使用20%精制敵百蟲粉0.18~0.45g水溶解液全池潑灑。殺死池中錨頭鳋的幼蟲,根據錨頭鳋的壽命和繁殖特點,需連續下藥2~3次,每次間隔的天數隨水溫而定,一般為7天,水溫高時間隔的天數少;反之,則多。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疫情預報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