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淡水養殖氣象服務中心預測,預計湖北省8月月平均氣溫27.1℃~28.1℃,較常年正常偏高0.1℃~1℃。天氣異常炎熱,養殖池塘水溫較高,各種養殖水生動植物進入生長旺季,容易導致病害滋生蔓延。全省各地需重點關注以下水生動物疾病。
一、病情預測
我省8月水產養殖常見多發病主要有: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爛鰓病、細菌性腸炎病、車輪蟲病、草魚出血病、鯽造血器官壞死病、白斑綜合征、鱉腮腺炎病等。
1.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主要危害對象為鯽、團頭魴、鰱、鳙、黃鱔、鱖、加州鱸等,具有病程較急、死亡率高等特點。該病歷年來對我省養殖業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全省各養殖區均需重點防控。
2. 爛鰓病:該病一般在水溫15℃以上時開始發生,水溫越高越易暴發流行,致死時間也越短,是一種較常見魚病。爛鰓病主要有兩種:寄生蟲性爛鰓病和細菌性爛鰓病。危害對象主要有青魚、草魚、鯽、團頭魴、鱖、加州鱸等,應引起各養殖區域的重視。
3. 細菌性腸炎病:由腸型點狀氣單胞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對象為草魚、青魚、鯽、團頭魴、黃鱔等。常與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等并發,是養殖魚類中危害較大的疾病之一。當水溫在18℃以上時易發病,并導致流行。
4. 車輪蟲病:由大量、多種車輪蟲寄生于魚體的皮膚或鰓部引發的疾病。適宜發病水溫20℃~28℃,臨床癥狀主要是“白頭白嘴”或“跑馬”(環游不止)等,是比較流行和危害較大的一種寄生蟲病,全省各地的養殖區均有該病發生,特別是在養殖密集的魚池,連續陰雨天氣尤其容易引起暴發。
5. 草魚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魚魚種及1足齡青魚。當水質惡化,魚體抵抗力低下時,草魚出血病易流行。發病水溫20℃~30℃,25℃~28℃最易發病。全省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6. 鯽造血器官壞死病:由鯉皰疹病毒Ⅱ型(CyHV-Ⅱ)感染鯽魚而引起,以體表和內臟器官出血、充血為主要特征,15℃~30℃均可發病,25℃~28℃為疾病流行高峰。全省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7. 白斑綜合征:水溫18℃~30℃時易暴發該病,主要危害對象為南美白對蝦、小龍蝦等,我省小龍蝦養殖區及稻蝦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8. 鱉腮腺炎病:流行水溫25℃~30℃,主要癥狀為病鱉全身浮腫,頸部尤其腫脹,背甲和腹甲有點狀或斑塊狀出血;口和鼻有流血現象,咽喉內部常充血;鰓腺灰白糜爛,胸腔和腹腔中有血塊或鰓腺呈紅色,胃腸道貧血,腹中積有血水。我省公安、京山等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二、防控措施
1. 預防浮頭泛塘。持續陰天暴雨、光照不足,光合作用產氧減弱,而水體水生動物密集,耗氧增多,天氣悶熱,極易造成水產動物浮頭“泛塘”。
2. 預防病原菌滋生。養殖水生動物為應對環境的應激,消耗大量的能量,體能下降,免疫力降低,潛伏在體內的有害病原菌抬頭,容易產生疾病;在連綿陰雨的條件下,水底形成缺氧的環境,有毒有害物質積累,易誘發疾病。
3. 細菌病可用生石灰或國標漁用含氯、含碘消毒劑消毒,結合藥敏試驗,采用敏感度高抑菌效果好的抗菌藥物進行拌飼內服,可配合使用大蒜素、中草藥(如復方三黃散、大黃精華素)和維生素同時內服,增強藥效。
4. 寄生蟲病防治需根據不同寄生蟲的蟲體結構和寄生規律選用合適藥物,并注意使用方法和劑量。對已感染的池塘,可根據寄生蟲的類別,針對性采用國標漁藥晶體敵百蟲、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中草藥制劑驅蟲散等藥物治療,盡量選擇高效無毒藥物治療。
5. 病毒病可采用外潑碘制劑,如聚維酮碘等,內服抗病毒天然植物藥物,如大黃、板藍根、魚腥草、黃芪等合劑的超微粉進行治療,杜絕濫用藥物,避免增加患病魚死亡率。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疫情預報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