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日,在米東區三道壩鎮四道壩村水產基地,顧元秀和妻子王鳳琴正在捕撈小龍蝦。(記者陳巖攝)
新疆網訊(記者宋建華)這兩天,隨著三道壩鎮水產養殖基地地產小龍蝦大量上市,養殖戶顧元秀卻愁了:訂單太多,產量跟不上了。
作為首府魚米之鄉,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這里有6000余畝水面。米東區用好一池碧水,大力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業,做好水文章促進農民增收,助力推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在政府的幫助下,顧元秀做特色,從養螃蟹到養甲魚、鱖魚,再到養小龍蝦;學技術,從自己摸索到成為鎮級科技觀察員;轉思路,從單純養到注冊商品打品牌,再到請“網紅”做直播促銷路。
能拼能闖的顧元秀,靠一池碧水走上特色水產養殖致富路。
顧元秀說,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真是黨的好政策,讓大家走上了小康路。
有特色,瞅準市場才掙錢
7月27日,走進顧元秀家位于四道壩村的水產基地,十幾個大小魚塘整齊排列。
顧元秀和妻子王鳳琴正在小龍蝦塘里撈蝦。
顧元秀拿起一只蝦,掰開蝦肚,顏色鮮紅,不帶一點黑色。
“看蝦先看肚,要是有黑色,說明水質不好,蝦不新鮮。”顧元秀說。
蝦塘旁是等待的顧客,一公斤90元,塘旁直接上秤裝袋。
顧元秀說,六年前,在三道壩鎮黨委和人民政府幫助下,他從老家浙江來到村上承包了魚塘搞水產養殖。
三道壩鎮有萬余畝水稻,還有2500余畝養殖水面,鎮黨委一直將特色水產作為重點發展的農村產業。
三道壩鎮副鎮長李劍斌說,作為全鎮規模最大的養殖戶,顧元秀是鎮政府重點扶持對象。
“要做就瞅準市場,做大家都沒有的。”15歲開始養水產的顧元秀說,他一開始就看中特色養殖。
剛開始是養殖大閘蟹和鯉魚、草魚等,去年引進了小龍蝦養殖。“本地養的小龍蝦少,規模也小,要是能養成,自然差不了。”顧元秀說。
經過摸索,小龍蝦養殖成功,今年5月初開始上市,每天銷量在200公斤左右。
“30多畝蝦塘,能出7.5噸小龍蝦,一公斤90元,掙個幾十萬沒問題。”顧元秀說。
利用好水面,米東區不僅建成面向全疆的魚苗基地,還建成全市最大的家魚(草魚、鯉魚)基地、荷塘基地,并先后引進白斑狗魚、南美白對蝦、魚蟲等新品種。
強技術,生態養殖效益高
收完蝦,顧元秀從一個池塘中撈出一堆水草,再從冷庫中拿出一桶剁碎的小魚、一桶螺螄,來到螃蟹池。
水產基地500余畝,其中七成左右是大閘蟹。
劃著小舟,顧元秀把水草和小魚均勻地撒在螃蟹塘內。
“我的螃蟹養得好,有個秘訣,就是這個草和螺螄。”顧元秀抓起一把水草說,這個草叫伊樂藻,是跟螺螄一起從浙江發來的。
伊樂藻是一種優質、速生、高產的水生植物,可凈化水質,是河蟹優良的天然餌料,而螺螄則是河蟹最喜歡的食物。
顧元秀說,從事水產養殖二十多年,他悟出一個道理:老經驗要跟科學結合。
“拿螃蟹來說,蟹苗都是從浙江農科院引進的新品種,拿來后用本地水質集中繁育,然后再放養。”顧元秀說。
在市、區兩級農業農村部門幫助下,顧元秀將養殖經驗與科學生態養殖結合,總結出一套水產養殖經驗。
養殖過程中,水質凈化不能用藥,全靠水草,喂養的飼料以小魚、螺螄為主,搭配玉米、豆粕等飼料。
拿出一個蟹籠,成人手掌大的螃蟹殼已發青。
“大閘蟹要白肚青背金爪,這螃蟹再長兩個月后就能上市了。”顧元秀說。
因為所有螃蟹都能養到五兩以上,顧元秀還得了個“五兩紅”的外號。
今年,顧元秀被推薦為米東區科技觀察員,他還經常被周邊養殖戶請去做技術指導。
十里八鄉的養殖戶,想來學技術,顧元秀免費教,想要蟹苗、伊樂藻,顧元秀免費給。養殖戶李明說,老顧不僅自家螃蟹、小龍蝦養得好,還帶著大家一起掙錢。“水產搞好了,有了規模,大家都能掙錢。”顧元秀說。
目前,在米東區農業農村部門幫助下,生態養殖已成水產養殖主流,還陸續引進了魚菜共生、蟹稻、鴨稻共生等生態種養模式。
打品牌,蟹肥也要口碑好
忙活之余,顧元秀不忘看一看請的網紅直播小紅車的訂單,并在朋友圈發一些視頻。
一個月前,三道壩鎮人民政府給顧元秀請來米東區農旅產品主播,給他的小龍蝦和螃蟹做直播,宣傳三道壩鎮特色水產業。
顧元秀也注冊了抖音、快手號,還用微信朋友圈經常發水產養殖視頻。
今年,顧元秀給小龍蝦注冊品牌“蝦紅天山”。他說,想讓水產賣好價錢,要有個大家能叫響的名字才行。
有品牌、做直播,顧元秀的產品賣得不錯。他這兩天還在做新計劃:再建一個1000畝的龍蝦養殖基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政策越來越好,大家的日子也越來越好,都想嘗鮮,養小龍蝦肯定差不了。”顧元秀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