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保持價格上漲趨勢的淡水魚,終于在近期出現了身價回落。極目新聞記者走訪多級市場了解到,包括鯽魚、鳊魚、草魚等市民吃得最多的家常魚品在內的淡水魚,都出現了每斤1到2元的降價,武漢市民吃一條魚可以少花3、4塊錢。
業內人士介紹,半個月前武漢市針對淡水魚價格持續上漲態勢實施了保供措施,以武漢周邊為重點,從全省范圍內調集魚品資源進行保供,對市場的影響效果已經顯現。加上近期高溫天氣暫停,淡水魚出水量逐漸增多,共同帶來了魚價觸頂回落。
武漢多種淡水魚每斤下降一兩元
8月11日上午,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漢口冬梅街的一座生鮮市場,幾個連在一起的水產檔口前不時有市民挑魚選蝦,成交的還不少。
“今天的喜頭(鯽魚)降了一塊錢,16塊錢一斤,可以帶一條回去。”一位老板向選魚的市民極力推薦。聽到這話,已經買了一條鳊魚的林先生決定再拿一條鯽魚。
稱過之后,林先生買這條超過一斤多的鯽魚花了22塊錢。“這個價格還算可以的哦,上個月隨便吃一條喜頭魚就得差不多30塊錢。”林先生說。
在水產區里,記者了解到,鯽魚從7月底的每斤最高18元降到了16元至17元,鳊魚從最高每斤15元降到了13元,草魚則從每斤12元降到了10元上下,“胖頭魚”(鳙魚)則從13元降到了11.5元至12元,幾乎每種淡水魚每斤都下降了1到2元。
隨后,記者又在武昌中北路的一家菜市場里探訪發現,鯽魚每斤最低賣到了15元,鳊魚每斤12元到13元,其他各種淡水魚價也多在每斤11元上下。
“這一個多星期里能進到的淡水魚貨源變多了,價錢是有些下滑。”一位攤主表示,此前價格一直比較高的家常魚品,最近確實出現了小幅降價。
省內調動魚品資源保供效果顯現
“現在每天進場的淡水魚數量明顯比六七月時增多了,政府部門的資源調動作用還是蠻明顯的。”8月11日中午,記者在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走訪批發商時了解到,武漢市從7月底啟動的淡水魚保供措施的穩價效果開始逐步顯現。全省范圍內調集的魚品資源陸續補充市場,共同觸動了魚價開啟回落通道。
白沙洲大市場水產區負責人介紹,7月份時的武漢淡水魚價幾乎創下了歷史新高。從市場角度來看,很多魚類品種的價格已經到了天花板,沒有市場動力支撐繼續漲價。
同時,記者也從武漢農業部門了解到,自從7月底核選并組織40余家水產企業參與市場保供以來,各個養殖基地里起水入市的魚品都在增多。
來自新洲的一家水產保供企業負責人周益芬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自7月28日以來,除了自家基地里每天增加10%到15%的起水量來供應市場以來,還專門聯絡了省外相熟的水產養殖基地,一起在特殊時期加大市場供應,全力參與水產品保供。
此外,武漢市漁政部門相關人士還介紹,來自省內20余個湖泊的水產品也從8月初開始陸續送達武漢市場。“盡管每個保供企業、淡水湖泊里起魚的數量不一樣,但大家一起形成了重要的市場補充。”
九月集中出水期到來能吃便宜魚
盡管武漢魚價已經開始觸頂回落,但每斤15元以上的鯽魚、13元左右的鳊魚,以及普遍10元以上的其他淡水魚價格與過去相比依然處于高位。那么,在保供措施開始顯現效果的情況下,武漢市民什么時候能夠吃上真正平價的便宜魚?
“淡水魚保供措施最直接的效果是穩定了市場價格,背后則是整個市場儲備能力的全面提升。”武漢市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士介紹,積極有效地增加市場供應只是非常時期的利民之舉,淡水魚回歸親民價格還是得依靠自然生長規律。“養殖戶的利益也應該得到保證,所以對降低魚價發揮決定作用的還是淡水魚規律性地大規模成熟、出水、入市。”
對此,養殖戶周益芬介紹,新一季的淡水魚是從2、3月投苗,需要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生長,才能達到集中出水的水平。“7、8月都還處于淡水魚的生長季里,最早需要等到9月初,成熟魚品才能較大規模地起水。”
業內人士預計,實際上現在已經進入了淡水魚大規模出水的準備期,等到9月至10月的金秋季節,武漢本地的新魚就會逐步起水上市。“到時是中秋、國慶雙節的消費旺季,養殖戶大多會在此之前集中出水一批新魚,到時候水產品市場供應將明顯增大,武漢淡水魚價也會出現明顯下降,市民吃魚能夠真正便宜起來。”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