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記者走進十堰市鄖陽區南化塘鎮江灣村,在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里,不時聽到陣陣蛙聲此起彼伏,一種“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感覺便油然而生。
稻蛙共生,一地雙收。十堰市富軒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建軍說,我們通過“稻田養蛙”實驗,正在探索一條助農增收新路子,目前情況看,已初獲成功,青蛙成活率達到90%。
記者了解到,去年,十堰鄖陽區南化塘鎮江灣村村民張建軍和兩名合伙人承包了50畝稻田,成立富軒養殖專業合作社。在湖北省農技推廣總站和十堰市農科院技術指導下,今年4月他們開始種植水稻,并在稻田里投放了150余萬顆黑斑蛙和青蛙的蛙卵。據悉,這是十堰市首個稻蛙綠色高效種養技術示范地,今年第一次實驗。
經過三四個月精心呵護,目前該基地水稻已成到半人高,一只只青蛙也長到六錢左右。記者現場看到,為防治青蛙“逃逸”,他們稻田四周布滿了薄薄的紗網。紗網下面,一只只活蹦亂跳的青蛙,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稻田各處。
“通過水稻種植和青蛙養殖,很好地實現了綠色循環。”十堰市農科院正高級農藝師郭元平說,“稻田里的蟲子成了青蛙的美食;青蛙的糞便又成了稻田水稻的肥料。”
“我們這里完全是生態稻田生態養蛙,稻田里蟲子不夠時,我們再補充一點飼料,水稻根本不用施肥,青蛙的糞便就可以了。”張建軍說表示,一畝地可產出青蛙2400斤左右,若10元一斤,畝收入兩萬多,另外一畝地還要收水稻1000斤,“稻田養蛙”效益非常可觀。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