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陳曉艷 彭嘉彥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8月16日,江蘇連云港紫菜養殖戶王舉山家的壇紫菜開始采苗,這天一早,他家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來自江蘇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水產學院教授李信書。
“今天采苗效果非常好,一天就掙了八九萬。” 李信書查看完采苗成果后說。他常年從事紫菜的新品系選育、紫菜病害與環境研究,連云港50%以上的紫菜“種子”,都出自他的實驗室。
連云港被譽為“中國紫菜之都”,是全國最大的條斑紫菜生產基地和生產加工流通中心,實際養殖面積達40萬畝左右,總產量約占全國60%。當地的條斑紫菜大多以二次加工的方式進行出口銷售,為更好地開拓國內市場,養殖戶們近年來開始養殖壇紫菜。
去年,受疫情影響,紫菜銷售供大于求,“價格賣不上去,育苗養殖加工的虧損達到50-60%。”王舉山說,“養殖面積不想減少也得減少,因為養不起了。”
“一些廠家如果因為技術上的失誤而養殖失敗,造成損失,我都會感到十分痛心,而且慚愧。”李信書說,“我能幫一點就幫一點。”
今年,王舉山除了按照往常進行條斑紫菜育苗,還同時進行壇紫菜的育苗。李信書參與了此次壇紫菜的整個育苗過程,他也十分期待育苗成果。
王舉山養殖紫菜長達30年,目前養殖面積已達到1000多畝,雖然這次壇紫菜培育的面積不是很大,但利潤可以達到成本的1-2倍。此次壇紫菜采苗的成功,意味著未來較高的收益,這對紫菜養殖戶來說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李教授十多年來一直跟我們交流紫菜苗種的情況,給我們創造了非常高的效益。”王舉山說。
秦建軍經營贛榆一家最大的育苗加工企業,8月12日,李信書來到贛榆柘汪,幫助秦建軍檢查水質和苗種發育情況。
“認識李老師快10年了,他是我們的‘財神爺’,他毫無保留地把育苗、養殖、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傳授給我們。”秦建軍說,他們每年育苗面積超過12000畝,經濟效益數百萬元。
“以前我們紫菜育苗沒有什么把握,這些年多虧了李教授的指導,育苗技術提高很多,基本實現高產穩產。”秦建軍說。
在與紫菜打交道的20多年里,李信書發現,雨水多的年份,海水富營養化容易引起赤潮,容易導致紫菜養殖出現大面積病爛問題。
李信書就會建議養殖戶避開高溫期,推遲紫菜下海時間,盡量將赤潮的影響降到最小,以壇紫菜和條斑紫菜輪養,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隨著紫菜養殖收益顯著增加,投資人也越來越多。但是,由于海域面積有限,紫菜單位面積種植密度過大,水中營養成分供應不足,再加上紫菜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比較差等原因,常常導致紫菜大量減產或發生病害。
李信書通過誘變育種和雜交等手段選育的條斑紫菜新品系,連續多年在養殖企業應用,每年推廣面積達20多萬畝,創造經濟效益逾億元。“2020年兩個新培育的紫菜品系已經試養,養殖戶反映抗病性比較好。”李信書說。
“從清明到國慶是紫菜育苗的關鍵時期,所以在這半年時間里,我需要經常前往養殖地。”李信書說,他從家到基地大概幾十公里,每天早出晚歸,有時甚至連續幾天來回跑,節假日也不例外。
李信書的故事,也成了江蘇海洋大學學黨史、辦實事的一個縮影。該校黨委書記王自力表示,黨史教育活動以來,該校發揮海洋學科專業優勢,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在實處,大力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用情、用力幫助養殖企業提質增效,幫助漁民增產增收,科技助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努力踐行“科技興海 強國有我”的使命初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