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南方,養殖一條鱘魚成熟需要6至8年,而在中國北方,養殖一條鱘魚成熟則需要13至15年,甚至更久。
在商言商,在南方養鱘魚再加工出魚子醬售賣,回籠資金,再賺取利潤的周期更短、速度也更快。可桃浦人孫海東,卻反其道而行之,“慢一點不可怕,就怕品質不好。”他一路向北,來到了離上海2000公里的甘肅,開啟了自己漫長的“自然品質之旅”。
孫海東在甘肅的鱘魚養殖基地
有品人生:做農業,品質第一
人生沒有多少個十年,但每一個十年都得“有品”。這一句話是孫海東做農業20年的工作信條。而實際上,他也做到了。
2005年,孫海東跟隨上海市組織的“科技西部行考察團”第一次來到了中國的西北部甘肅酒泉。“一眼就相中了這里的鱘魚養殖項目,這里的天然優勢太好了,我就堅信,一定可以養殖出高品質的鱘魚,生產出高品質的魚子醬。”彼時的孫海東在南方還經營著一家養豬場,他做農業,對品質有著近乎執著的追求。彼時他的豬場在江蘇,在市面上都還是家庭作坊式生產模式之時,孫海東就引入了科技的力量和農科院的技術專家合作,提升養殖品質。他場里的豬肉品質過硬,進上海全部達到免檢水準。
從養豬到養魚,跨了物種,但不跨的,是孫海東對品質一如既往的死磕。鱘魚的人工養殖和產品制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冷水性的鱘魚適宜水溫不能超過23度,成熟周期長達13-15年,培育過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劉家峽養殖基地內
從2007年在酒泉建立第一個養殖基地開始,到如今在甘肅省三家養殖基地、一家魚子醬加工廠,14年的時間一共投資了1.3億元。最困難的一次是在2015年,這一次,一直“砸錢養魚”的孫海東買不起飼料了,他就去問身邊的朋友借。“向我日本留學的朋友借了500萬,買了飼料喂我的這些魚。”孫海東笑著說,我吃不上也要讓魚吃上,還不能吃差的,得吃好品質的飼料。
身邊的朋友笑他傻,有錢為啥不去投資房地產,光鮮亮麗不說,來錢也快。孫海東笑著說:“我就是個‘老農民’,做農業,就是要耐下心來、踏踏實實。”
苗種培育基地內
對照甘肅省地圖不難發現,孫海東的幾處養殖基地幾乎橫貫了長條狀的甘肅轄域,從西邊的酒泉到東邊的臨夏、甘南。為什么這么選?就是要把控鱘魚品質。“甘南的九甸峽水庫選址我也參與了其中。”項目研究員、東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章龍珍告訴記者,在受孫海東邀約,前往多個基地考察之后,最終選定了九甸峽。
“這里不僅水質清澈,更為神奇的是,這里即使在漫長的冬季也只會在水面結一層薄冰,既保證了鱘魚生長所需的低溫環境,不結厚冰的自然條件保障了網箱養魚的可行性。”章龍珍說,就這樣,孫海東“大筆一揮”,在離酒泉幾百公里的甘南又設了一個新的養殖基地,只為讓他的魚兒可以“舒適過冬”。
沉下心來:給“天然好資源”再多一點時間
章龍珍從事鱘魚研究30多年了,嘗過的魚子醬也不下少數。在品嘗了孫海東養殖的鱘魚加工出的魚子醬之后,她自己也驚喜萬分。“和我曾經在加拿大參加國際鱘魚會議時嘗過的國外野生鱘魚魚子醬口感類似。”
一條野生的鱘魚成熟需要十年左右,孫海東的魚,成熟周期是最接近野生鱘魚的。“這離不開甘肅這里天然資源優勢,高度接近野生鱘魚的生長環境。”章龍珍告訴記者,水溫終年最高值也不會超過25度,且冬天的時間長,水源來自祁連山的天然雪水無污染。
章龍珍在基地內工作(資料圖片)
得也“天然”,失也“天然”。章龍珍說,鱘魚因其冷水魚特性,性成熟和水溫高低息息相關,積溫累積時間越長,性成熟越晚,產出魚子醬的周期也就越長,魚子醬的品相,甚而魚肉的肉質也更為上乘,營養價值更高。但相應的,對孫海東來說,投入的周期更長,這意味著自己將長期只有投入沒有回報。
“選定了就做,從沒后悔過。”孫海東說,自己沒想過一養就養了十來年,但這期間,卻從未想放棄,也沒想過投機取巧。有人看他守得苦,就給他出主意:“弄點長大的魚來,放在你這養,沒兩年就好賣魚子醬回本掙錢了。”他拒絕了,說:我已經擁有了天然的環境優勢,不要浪費,給它一點時間,沉下心來,讓品質做到最好。
的確,他做到了。從指甲蓋大小的小魚苗,到一米見長的成熟魚,他等了十四年。“是我品嘗過的國內出產的最好的魚子醬。”農業農村部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主任、世界鱘魚保護學會理事危起偉研究員,在第一次品嘗過孫海東的魚子醬之后,唇齒留香的滋味讓他印象深刻。
孫海東生產出的高品質魚子醬
飲水思源:助農、扶貧、回饋
“在我們這,原來每家每戶的土地也產出不了啥,現在這里開了養殖基地,我們每年還能拿到一筆分紅,生活也改善了。”在甘南卓尼縣,一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對孫海東的養殖基地充滿了感激。2015年,孫海東在甘南新建了養殖基地后,就主動向當地政府承擔了83戶貧困戶的對口幫困扶貧工作。
“我沒想別的,就是看到當地這些老農民的生活,觸動很大。”孫海東說,當時第一次走進他們的生活時,一日三餐只有馕吃的生活令他震驚了,也真的想為這些樸實的農戶做些什么。自此,在孫海東的養殖廠里,有勞動力的貧苦戶就業優先,除此之外,每年春節,還會將養殖基地的分紅送去貧困戶的家里。2019年4月28日,經甘肅省政府批準,卓尼縣正式退出貧困縣。
不止在甘南卓尼,在西北部這片貧瘠且充滿奇跡的土地上,孫海東和他的魚兒所到之處,都帶去了一片生機和希望。“我第一次到孫海東的‘養殖基地’去時,那時那里還稱不上是什么養殖基地,只有一些簡易的養殖設備,橫亙在一片荒蕪的鹽堿地里。”章龍珍回憶道。
但今天再走進孫海東最初的養殖基地,“荒漠變綠洲”的奇跡在這里上演了。他利用這里原來就有的水渠灌溉系統,在中間“截流”一部分用以培育魚苗,既不浪費寶貴的水資源,還通過魚苗的肥料灌溉滋養了下游的青稞、谷物等農作物。就這樣,十幾年如一日,魚苗在這里孕育,周邊的綠意也從這里滋生蔓延開來,棗樹、面包樹、槐樹在這里成林成片。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孫海東說,他的魚得益于這片大自然的饋贈,相應地,也該有所反饋,這就是農業的精妙之處,和一方水土相生相依。
海龍魚子醬
現在的他,畢其功于一役,推出了自己的魚子醬品牌——海龍魚子醬,將其帶回了老家上海,并將銷售公司注冊在桃浦鎮,等待出售,回饋家鄉。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