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環球時報:日本政府涉及水產品質量及安全衛生的管理機構有內閣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下屬的農林水產省等部門。2003年新修訂的《食品安全基本法》規定,在日本內閣府設立一個對所有食品進行安全評估的“食品安全委員會”,以對食品安全做出科學評估。
從機構來講,日本政府對水產品質量及安全衛生管理是一個多頭管理的格局,但在管理職能方面又各有側重。
職能分工情況如下:
食品安全委員會 日本內閣府食品安全委員會于2003年7月1日成立。主要職能:對食品安全實施檢查和風險評估;根據風險評估結果,要求風險管理部門采取應對措施,并監督其實施;以委員會為核心,建立由相關政府機構、消費者、生產者等廣泛參與的風險信息溝通機制,對風險信息實行綜合管理。委員會由7名委員組成最高決策機構,委員經國會批準,由首相任命,任期3年。其下屬負責專項案件的檢查評估,專門調查會由200名專家組成,分為化學物質評估組、生物評估組和新食品評估組,分別指導農林水產省和厚生勞動省有關部門開展工作。
厚生勞動省 厚生勞動省設有醫藥食品局,醫藥食品局內設食品安全部,該部是政府在食品安全行政部門的風險管理機構。其工作內容是根據食品安全委員會的風險評估,制定食品、食品添加劑、殘留農藥等的規格和標準;并通過全國的地方自治體或檢疫所,對食品加工場的衛生、食品(包括進口食品)的質量安全進行監督檢查;收集國民的意見和建議,為進一步完善政策和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議。
農林水產省 日本農林水產省負責水產品質量及衛生安全的機構是水產廳和消費安全局。水產廳負責水產品的經營、加工與流通,資源的保護、管理,漁業生產的監督、管理等,側重于行業生產管理。消費安全局主要負責產品標識、價格對策、水產品質量安全、水產養殖用藥的使用、水產品生產過程風險管理、風險通報等,側重于消費者利益保護。農林水產省內還設立了“食品安全危機管理小組”,該小組主要由消費安全局負責食品安全的官員組成,其主要職能是制定并指導實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對策。
厚生勞動省2006年度對進口水產品的監督計劃
2006年3月31日,厚生勞動省向各檢疫所下達了關于實施“2006年度(2006年4月1日~2007年3月31日)進口食品監測計劃”的通知,確定了2006年度對進口畜牧水產品、農產品等的檢驗檢疫種類、項目、件數以及監測方法等,在此僅介紹與水產品有關的內容。
監測品種、項目和抽檢件數
監測品種包括鰻魚、鮭鱒魚、牙鲆及其加工品;蝦類、魷魚、章魚及其加工品;貝類(不包括扇貝柱)及其加工品。
水產品(雙殼貝類、魚類、甲殼類等)、水產加工品(魚片、魚干、魚糜等;水產動物類冷凍品、魚類冷凍品;魚貝卵加工品)的檢測項目是抗生素等(指抗生素、殘留抗菌性物質等)、殘留農藥(有機磷類、有機氯類和除蟲菊酯類農藥等)、添加劑、成分規格等(按成分規格中規定的細菌數、大腸菌數、腸炎弧菌等病原微生物、痢疾性貝毒和麻痹性貝毒)。
水產品抗生素、殘留農藥、添加劑和成分規格的抽檢件數分別是3107件、862件、295件和895件,共計5159件;水產加工品抗生素、殘留農藥、添加劑和成分規格的抽檢件數分別是4127件、267件、2267件和6041件,共計12702件。
生食用魚類、貝類腸炎弧菌的檢測品種和監測時期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漁藥法規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