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水族迷們爭論的一個問題。有人說它應該細到讓水底生活的魚類感覺到在上面很舒適。其他的人又說它得夠粗,以確定水流或循環可以通過底層,才能防止水族箱的砂床腐敗或變黑。
表面上看來,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養鯰科魚類是可愛、有趣的魚類,它們在水族箱中執行一項非常有用的功能,它們以底層里外的任何東西為食,若這些東西不除去的話,就可能腐爛而不利于水族箱。粗狀、銳邊的砂石并不存在于它們的天然繁殖地,在太粗糙的砂石層上,它們可能損害自己味覺敏感的觸須,這終究會導致它們無法進食而死亡。
由此看來,水族箱底層的砂石要越細越好。太粗的底砂(即砂直徑大于4厘米),是不可能被接受的:由于碎屑易于沈淀在粗石之間,隨后便會被細菌分解開來。時間一久,碎屑小到一個程度時,底層的水循環實際上就被堵塞住了。
它似乎形成一道細密的水泥層,若要將您的手指在底層戳個洞,好植入新的植物,甚至都變得很困難。若底層是屬于細質的砂,碎屑會沉淀在砂床“上面”;然后在下次換水時,就可以容易被吸起。
同時,底層也不應太過細密,因為這可能導致其所需的水循環完全崩潰。基于此原因,只要砂石或碎石直徑小于1厘米,都不應該考慮在內。
對于小型水族箱底層的要求條件,我們的建議非常直接了當:
不具加溫系統的小型水族箱中:以三分之一矽砂與Duplarit基肥的混合物為最底層,加上三分之二洗過的矽砂,直徑1~2厘米,整個底層高度2~3公分。在沒有底部加溫的水族箱里,我們需要將底層高度限制在較低的標準,因為它缺乏提高溫度的功能,因而會影響到水的循環。藉由較低的高度或厚度,我們能夠促進有限而必需的水流流動或交替。
裝有底部加溫系統的水族箱中:底層高度可達3~5公分,因為經由加溫線,水的溫度上升,通過底層產生有效的水流,在這里,我們也選擇1~2厘米的砂石粒,在這兩種情形下,您應該確定上層的砂石,在放入水族箱之前,已徹底地沖洗干凈。
在水族箱的早期階段,每次換水的時候,仔細的以清缸換水器沖洗底層是比較明智的,尤其是靠近前面玻璃的部分,這里的底層有較快變黑的傾向。以后,等水草的根一旦擴散開來,我們便可知道砂床腐爛的危機已經消失。
至此,我們就會明白,不論是草泥丸、有色砂石或粗石粒,都和水族箱的底層搭不上關系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器材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