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五河的螃蟹有點甜,是真的嗎?”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五河螃蟹節開幕式上,眾多媒體記者將五河縣農業農村局高級工程師劉紅團團圍住。這位和螃蟹產業打了半輩子交道的工程師對螃蟹有很深的研究,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她總是笑著說:“是真的,這是對五河螃蟹清甜口感的總結。”
該縣沱湖是天然淡水湖,水質清新、水草豐茂,優質的水質造就了螃蟹上佳的品質。然而在幾年前,“靠水吃水”的五河螃蟹產業發展走到了十字路口。傳統粗放式養殖的弊端日益顯現。環境惡化的同時,養殖方式的不科學也制約著螃蟹產業的發展。“以前,沱湖螃蟹的養殖是以小網箱養殖為主,蟹農都是一家一戶,小、散、亂。”劉紅告訴記者,網箱投喂會帶來兩個弊端,首先網箱比較小,螃蟹的活動空間小,成熟之后,螃蟹的體格小,價格自然賣不上去;其次是投放的餌料對沱湖的水質造成一定的影響。
是走老路還是另辟蹊徑?該縣決定走生態養殖的新路子。
近年來,該縣大力實行退網還湖行動,先后拆除沱湖6萬畝圍網,啟動以螃蟹等水產品為主導產業的綠色食品產業基地建設,變“小圍網”高密度養殖為“大規模”生態放養。螃蟹主要靠湖內天然餌料,不投喂人工配合飼料,主要以大規模生態放養模式,而且為提升水質,每年還大量投放螺螄并養殖花鰱、白鰱,這些魚類以綠藻和微生物為食,能夠有效防止水體污染。
“確實提高了螃蟹的品質,也凈化了環境,現在的螃蟹又大又肥,口感比過去還要好。”劉紅介紹,今年4兩以上的螃蟹比例提高了50%。
與此同時,該縣還對境內大大小小的螃蟹品牌陸續進行整合,將五河螃蟹當作蚌埠名片進行打造。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重點發展螃蟹產業,把沱湖、香澗湖、天井湖及周邊地帶規劃為湖蟹優勢產業帶,著力打造規模養殖基地,逐步擴大到蚌埠其他水質好的區域,以五河縣螃蟹協會為龍頭,統一使用“五河螃蟹”品牌進行銷售,樹立大品牌意識,建立大品牌戰略,發揮大品牌效應,形成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產業格局。
據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之柏介紹,全縣稻田綜合種養已逐步形成稻蟹共養、稻蝦共養、稻鱉共養等多種模式。稻蝦、稻蟹模式,畝產蟹100至150斤,畝產小龍蝦150至300斤,畝產稻1000斤,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