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會有這樣的“奇事”。日前,犍為縣大興鎮黃荊村“魚菜共生”生態種養基地建成投入使用,該項目讓傳統的水產養殖和無土栽培農耕技術實現完美“牽手”,形成“魚肥水—菜凈水—水養魚”的生態循環系統。
走進“魚菜共生”生態種養基地,2000平方米的大棚內一片生機盎然。11個圓形魚池并排羅列,水池內魚翔淺底,成群的鱸魚悠然嬉戲;池邊的鵝卵石種植槽里,豌豆尖、芹菜、空心菜等各類蔬菜青翠欲滴,長勢喜人。
“‘魚菜共生’的原理是將魚的排泄物通過生物化解達到蔬菜所需的營養,蔬菜吸收后,回收到二次供水系統,干凈的水又排入魚池,形成一個閉環模式,最終得到零排放,零污染。” 黃荊村支部書記鄭玉林邊介紹邊查看水池里鱸魚的生長情況,樂呵呵地說,“基地現有養殖池11個,種植床16個,投放鱸魚2萬余尾,在技術成熟后,預計能投放魚苗35000余尾,年產量35000余斤,年產值80余萬元。”
2019年,大興鎮黨委爭取到中省集體經濟扶持項目資金100萬元,以“集體+農戶”的模式,探索發展“魚菜共生”農業新模式,壯大集體經濟,助農增收致富。
據了解,“魚菜共生”生態種養基地分三期規劃建設,預計總投入100萬元。目前一期已建成投用。二期將擴大現在規模,建成面積不低于50畝的生態種養園。三期計劃將園區分類打造為有機蔬菜種植園、高標準有機養魚區、蔬菜采摘園、特色觀光園、科普培訓基地等,發展成以農業生產、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生態園區。
通過“魚菜共生”種養模式,改變了過去黃荊村不適宜發展水產養殖的狀況。大興鎮將以此為契機,瞄準“生態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定位,擴大項目的同時,增加配套設施,并大力推廣“魚菜共生”種養模式,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增加當地百姓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