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名貴的海珍品之一,鮑魚肉質細嫩,鮮而不膩;營養豐富,清而味濃,燒菜、調湯,妙味無窮,鮑魚歷來是餐桌上的貴客。目前我國養殖鮑魚中的皺紋盤鮑是主導品種,除海南、廣東等少量養殖雜色鮑外,主產區大部分養殖的是皺紋盤鮑。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公布推廣由威海長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聯合培育的皺紋盤鮑“尋山1號”新品種(水產新品種登記號:GS-01-008-2021)。
“尋山1號”項目負責人之一,國家海產貝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部長盧龍飛接受水產養殖網采訪時介紹。國產野生鮑魚原本自然分布于山東、遼寧海域,20世紀80年代我國突破人工養殖技術之后,北方開始皺紋盤鮑小規模商業化養殖并逐年增長。在2000年之后,福建、廣東海域養殖面積和產量呈現爆發式增長,特別是福建已經逐漸取代山東和遼寧主導國內鮑魚養殖產業。從2003年的1噸左右到2020年的超過18萬噸,中國鮑魚的年產量一路飆升,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鮑魚大國。
皺紋盤鮑生長適宜水溫為10~20℃,溫度過高、過低都會造成生長速度放緩,甚至生長停滯,免疫力下降;特別是南方海域高溫期細菌、病毒繁殖快,鮑魚易感染得病,溫度超過28℃時死亡率顯著上升。另外,每年夏季在浙江、福建和廣東等南方沿海地區臺風危害頻繁,雖然養殖魚排多布局于港灣內,但是極端性氣候影響還是容易造成巨大的損失。2004年前后,國內探索出一種鮑魚南北接力養殖模式。每年秋季將北方養殖的當年鮑魚苗,遷移到南方養殖魚排進行越冬,第二年春季再遷移回到北方海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18個月的周期內將鮑魚養成為可上市成品鮑魚,且養殖存活率大大提高。
鮑魚南北接力養殖模式附加成本較高,許多北方鮑養殖企業(尤其小規模養殖戶)難以承擔。而在北方海域進行周年養殖時,鮑養殖周期長,冬季寒潮期造成的越冬成活率低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對于經歷過南北接力養殖的鮑魚,如果選擇在北方越冬,耐低溫能力相對就更低,死亡率會非常高。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選育出一種能夠耐低溫的鮑魚,可以使得北方的鮑魚養殖者在養殖模式上有更多的選擇,有助于分散生產風險。
“尋山1號”是以1994年從山東榮成桑溝灣和愛蓮灣采捕的10200頭野生皺紋盤鮑為基礎群體,以殼長為目標性狀,采用群體選育技術,經連續6代選育而成。在相同養殖環境及北方周年養殖條件下,與同齡普通養殖皺紋盤鮑相比,18月齡鮑殼長平均提高18.7%,且北方越冬成活率顯著提高。適宜在山東和遼寧沿海人工可控的海水水體中養殖。
盧龍飛認為“尋山1號”的選育成功對于北方地區的鮑魚養殖產業發展可以起到推動作用。現在南北接力的鮑魚養殖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季節對于養殖的影響,提升了存活率,縮短了養殖周期。但是,這種模式對于養殖節奏的把控比較單一,以至于大量鮑魚養殖者培苗和養殖時間節點相同。最終造成了上市時間相對集中,在大量上市的季節價格比較低,養殖者難以獲得較好的收益。在北方海區周年養殖的鮑魚得益于海區水質良好、水溫較低等,北方鮑魚生長較慢,其肉質更為致密,口感更緊實,在市場上的銷售價格也更高。根據近年的行情,相比南北接力同等規格鮑魚北方周年養殖的底播鮑魚價格貴1倍以上,價格相差較大。“尋山1號”的規模化推廣可以給北方鮑魚養殖業提供更多的選擇,也是對南北接力養殖模式的一種有效補充。
國內鮑魚養殖業發展多年,目前人工苗種已經基本覆蓋了全部養殖端,但是鮑魚苗種產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這其中比較突出的一點就是親鮑來源繁雜,多數取自來源不清的養殖鮑魚,出產的苗種沒有經過嚴格的選育過程,從而導致所育苗種質量不佳。市場上不同的苗種品質差距非常大,一些養殖戶往往忽略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威海長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苗種市場售價相對較高,這背后的的原因是研發和生產體系完備,逐年嚴格的選育過程和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賦予苗種優秀的品質,出產的苗種品質有充分保障。根據最近幾年檢測的情況,尋山出產的鮑魚苗種養殖成活率可以達到95%以上,比普通未經選育苗種高一倍以上。
對于將來的發展規劃,著重開展良種選育,建立種苗規模化繁育技術體系,培育出適宜不同養殖模式的高產、抗逆和優質的鮑魚新品種,實現良種多元化、產業化是威海長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來在鮑魚種業上的發展方向。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