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海馬,能賣多少錢?七公分長的海馬,一公斤能賣到9千多,平均每只五六十元。
海馬名貴,更嬌貴。作為一種長相奇特的近陸淺海小型魚類,海馬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我國上世紀50年代開始海馬人工繁育研究,在多個品種的人工育苗技術方面取得突破,但均未能實現苗種穩定的規模化生產。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人工養殖海馬產量不足300萬尾,市場所需海馬基本靠進口。
然而,如此稀缺的人工養殖海馬,在日照市海洋水產資源增殖有限公司,各種規格苗種及成品卻足有150余萬尾!其中,膨腹海馬品種的市場占有率甚至達到了九成。
“有北方人參、南方海馬”之說的海馬,緣何能以“占全國海馬養殖總量半壁江山”的規模,在日照順利“安營扎寨”?
或隨著水流隨意搖曳,或慵懶地聚集在一起,或用尾部卷住纏附物錨定......10月15日,走進日照市海洋水產資源增殖有限公司的海馬繁育車間,偌大的養殖區內,一池池都是不同生長周期的海馬。靠近門口的2號池里,上方懸掛著“2021.10.12,28000尾”的標識,俯身向池里定睛一瞧,密密麻麻的黑線狀物體,正是10月12日最新繁育的一批小海馬。
據了解,作為重要的海洋藥源生物,全球已知的海馬有50多種。早在《神農本草》《本草綱目》中,已有海馬對治療腎虛、陽萎、遺尿、不育、虛喘、腰酸背痛等有奇效的記載。現代醫藥也證明,海馬提取物具有抗衰老、抗疲勞、抗腫瘤等藥用價值。
不過,令人扼腕的是,由于海洋生存環境變化及過度捕撈,海馬野生資源正在銳減。國際上已將海馬列為瀕危物種,我國也已將海馬列入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隨著各國對野生海馬限制采捕和出口,海馬更加供不應求。據不完全統計,海馬作為海洋藥源生物,我國每年入藥干品海馬超過200噸(1—2億尾左右),消費量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長。
“開展海馬人工育苗及養殖,既能保護海馬野生種質資源,又能解決市場需求,可謂一舉兩得。”日照市水產集團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焦峰介紹,2020年,日照市水產集團總公司與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簽訂戰略協議,選定集團骨干育苗企業日照海洋水產資源增殖有限公司作為基地,共同開展海馬苗種繁育與產業化推廣科技合作。此后,雙方共同組建科技研發團隊,合作引進膨腹海馬親本10000尾,開始開展海馬規模化苗種繁育實驗。
這并不是一次貿然的“牽手”。日照市曾于上世紀70年代開展了三斑海馬北移人工育苗和養殖技術研究并取得成功,具有海馬繁育產業發展基礎。2016年,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引進澳洲膨腹海馬新品種,開展膨腹海馬人工育苗、養殖及種質改良技術攻關取得成功,為產業化推廣奠定了基礎。
“相對其他品種的海馬,膨腹海馬呈現抗病力強、苗種培育成活率高的特點,適合北方推廣養殖。日照呢,有‘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之稱,氣候條件好、水質優良、生物餌料豐富,養殖基地靠近優質海水資源不到200米,并且具有海馬繁育產業發展基礎,是膨腹海馬理想的繁育地。”
當日,在日照市海洋水產資源增殖有限公司的海馬繁育車間,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鄭樂云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將由小蝦制成的餌料一塊塊投入飼養池。餌料甫一入池,只見散落在池中各處的海馬紛紛向餌料簇擁而去,很快便集結成群,池中迅速出現了一個個黑色的隨水流順時針轉動的“海馬團”,顯示著池內海馬們生長狀態良好。
“如今我們已在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重大實破,實現了膨腹海馬人工繁育及養殖規模化,苗種成活率90%以上,5—6個月可實現工廠化養成。”焦峰告訴記者,基地是山東省首家開展膨腹海馬規模化人工育苗及養殖的企業,也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海馬苗種繁育基地。如今,繁育基地已將膨腹海馬親本成功推廣到了威海、萊州、遼寧等地。“這證實了膨腹海馬是適合北方養殖的優良品種。”
“我們計劃2022年完成第一期10000平方米的海馬種質庫及苗種繁育基地建設,年培育海馬優質親本20萬尾,苗種500萬尾,養殖商品海馬200萬尾,產值達5000萬元以上。”瞅準了海馬巨大的且不斷增長的消費市場,焦峰透露,下一步,日照市水產集團將加大與福建省水產研究所深度合作,共同建設海馬育種研發中心及產業化示范基地,打造我國北方地區海馬育種及供種中心,進一步提升海馬苗種繁育、健康養殖及病害防控技術,制定海馬養殖技術規范、產品質量控制標準,建立產品可追溯體系,推進海馬養殖產業標準化、規范化、可持續發展。同時,聯合相關科研院所,開展養殖海馬的生物醫藥及保健產品研發,延伸產業鏈,提升養殖海馬附加值。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