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西江的斑鳠,體長而肥胖的斑鱧,體型類似枯葉的大刺鰍,嘴部似豬鼻的暗色唇鯪……最近,一大批廣東重點魚類種質資源保護品種來到廣州南沙,在廣東國際漁業高科技園“安家”。據了解,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計劃在本月底前引進39種魚苗,對這些廣東珍稀魚類進行重點保護。
近年來,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新品種區域試驗、生產示范和良種繁育推廣,以及種質資源收集、整理、保存等工作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此次將重點保護魚類引入科技園,也是保護漁業種質資源的一大舉措。記者在科技園現場了解到,這些受保護的品種,主要來自廣東本地野外采集,對保護和開發廣東和珠江流域特色水產品種有重要價值。近年來,我國各地漁業機構都在此方面做出努力,以云南為例,當地保護繁育抗浪魚、胭脂魚、巖原鯉等100多個品種,并擇優進行商業開發,為發展特色漁業打開了良好局面。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專職副書記劉勝敏表示,近年來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后,漁業與畜牧業、種植業、農機等板塊整合在一起,漁業推廣工作也得到加強。按照廣東建設水產種業強省的目標,加大漁業種質保護,實現種源安全,計劃重點收集和保育珠江流域資源品種,目標要達到120多個品種。
今年12月5-8日,第二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暨第三屆廣東水產種業產業大會(以下稱博覽會)將在廣東國際漁業高科技園舉辦。本次博覽會主題為“鑄水產芯片,謀種業振興”,旨在加強綠色優質品種的選育和推廣,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從源頭推動水產養殖業加快高質量發展。
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是國內首個開在魚塘邊的漁業盛會。與去年相比,今年博覽會參展陣容更大,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到場,將呈現我國當前水產種業的最新面貌。前不久,國家審議通過種業振興方案,包括資源、選育、生產、研發、推廣各方面在內,建設強大水產種業的序幕已經拉開,資源品種展示也將成為博覽會的新亮點之一。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主場地廣東國際漁業高科技園也完成升級改造,魚塘養殖設施和育苗設施更加完善。劉勝敏表示,接下來在繼續辦好博覽會的基礎上,廣東在推廣漁業新技術方面將加大力度,以農技服務輕騎兵為抓手,進一步落實水產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和種業振興五大行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