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溫室種菜很常見,溫室養蝦卻是一件新鮮事。日前,記者深入位于團泊鎮的天津市佳豐水產養殖合作社,實地探訪了溫室養蝦的奧妙。
走進天津市佳豐水產養殖合作社的大棚,合作社負責人李洪軍正在和區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的工作人員觀察蝦的長勢。眼下天氣漸涼,棚內養殖的南美白對蝦依然活潑地跳躍著,展示著蓬勃的生機。
傳統的養蝦模式都是以外塘養殖為主,由于溫度的限制,一年只能養一茬,這樣池塘就會有幾個月的閑置期,造成了資源浪費。
“通過去外地考察,我得知了溫室養蝦的模式,這種模式養的蝦得病幾率較小,而且與傳統養蝦相比一年可以收三季,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為本地培育出優質的蝦苗,加快漁業的發展。”李洪軍介紹說。
采用溫室養蝦模式,可以通過調控水溫,提前進行苗種的引進、強化標粗、淡化培育,在養殖周期不變的情況下,南美白對蝦的出池的時間也隨之提前。
據了解,合作社共有大棚20個,每個棚產量可達到750公斤。從今年4月份開始育苗,經過控制溫度、水質等精細化管理,目前第二茬商品蝦即將出池,再加上區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的專家們經常進棚指導養殖,大大增加了李洪軍養殖的信心。
區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推廣研究員趙立明說:“我們通過水質檢測和蝦的鏡檢,發現水調控得很到位,蝦目前沒有明顯的病害,現在這種溫度,這種條件,再堅持半個月蝦的規格可以達到30尾每斤,到時候市場蝦的供應正是一個空白期,不但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還可以促進養殖戶增收。”
今年以來,區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積極試驗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調整優化水產養殖結構,引領全區漁業更高質量發展,為激活產業發展潛能提供堅實助力。
推動鄉村振興,既要農業興,更要產業旺。從傳統池塘養蝦到溫室養蝦,李洪軍的水產合作社正在做著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大跨步,也為全區水產養殖蹚出了一條新路子。
據介紹,區農口部門將繼續對這個項目重點跟蹤、完善,形成一套規范化的養殖模式,在全區進行推廣。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