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我們在不計成本做蝦苗!”蘇高楊說道,這句話讓筆者印象深刻。海南海聯水產種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聯”)于2014年以規模化、專業化的育苗公司正式切入對蝦種苗市場,到今天,已經發展到年銷量超60億尾的中型蝦苗企業。2022年,這個數字還會增長。
記者調研團隊在海南走訪期間,正好遇到海聯翁田基地升級后期,新建的源水、尾水處理系統在調試當中。借此機會,筆者采訪了海聯種苗總經理蘇高楊,聽聽他對于發展海聯的介紹。
記者:今年海聯種苗的銷售成績怎么樣?
蘇高楊:今年截止到目前,蝦苗(P5)銷量已經達到58億尾,其中福建市場達到15億尾,養殖成績突出,部分高位池客戶畝產達到3萬斤。今年海聯江蘇如東自營場是第一年進入當地市場,目前的銷量也達到2億尾,“海聯1號”養殖成功率高達90%,已經收獲了一批粉絲客戶,預計2022年如東自營場銷量能達到5億尾。
記者:據了解,海聯今年不止改造了翁田基地,還有一個基地正在建設,打算怎么發展?
蘇高楊:是的,海聯翁田基地今年改造升級,共20棟車間的系統都配套齊全,其中包含8棟種蝦車間,一年合計容納1萬對種蝦生產;建設新的水處理系統,投資將近300萬元。目前在建的是東方的基地,已經開始做基建工作,預計一年后投產,規劃跟翁田基地基本一致,但是規模會大一點,共32棟育苗車間,4棟種蝦車間。現在我們的目標就是增加產能,滿足市場對海聯苗的需求。
除了規模擴大,各個海聯生產基地軟硬件升級也同步進行,建設了海聯種苗智慧管理平臺,開發苗場管理系統,升級病原防控系統,安裝智能化生產設備等。
記者:觀察整個行業,像海聯這樣大量投資擴建改造苗場的很少,您是怎么考慮的?
蘇高楊:我們在海南已經有4個基地在生產,還有一個在建設。多個基地,但分散布局是值得的,多基地育苗可以讓海聯很好地抵御育苗過程中的各種風險,我們的種蝦也分別分置在鋪前和翁田基地。即便海南的海水資源優異,生產條件優渥,但不可避免仍會發生一些不良情況,例如臺風影響、海水變化等。而我們發現某個區域出現不良狀況后,可以立刻停用該生產基地,進行修整和整頓,并轉用其余生產基地繼續生產。從而避免了因不良狀況而生產停產或蝦苗質量波動。事實上,這種“集中管理,分散生產、給設備排檔期、輪轉輪換”的方式讓產能更合理化,再加上海聯配套了先進的設備設施以及可靠的質量管理體系,為我們生產出優質好苗提供了很大的保障。所以,即便分散布局成本較高,但我們還是選擇如此。所以說我們現在是不計成本做苗!但這也是海聯堅持做優質蝦苗的態度,是永遠不變的。
如果沒有多個生產基地,很多人會考慮合作加工,但是我認為這種形式蝦苗品質難以保證。海聯的基地和直營場全部核心人員、育苗體系、品控體系都是來自總部分配,技術人員都是經過統一的培訓,使用統一的育苗手法,所以才能保證到蝦苗質量的統一、優質。從另一個角度講,當育苗成數高時,分攤下來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企業效益相對可觀。養殖戶也相信海聯,絕不調一條蝦苗。
記者:北方市場對于高端蝦苗的需求怎么樣?目前海聯有北上育苗的想法嗎?
蘇高楊:北方市場對于高端苗的需求肯定是有的,工廠化、小棚這種高密度養蝦模式是整個養殖發展的趨勢,而且這些模式就是高端苗的市場。現在很多地方土塘規模在縮減,而小棚模式在山東、浙江、廣西等地擴張,加上很多蝦農已經意識到,養高端苗的成本不會高出多少,在效益上卻有明顯優勢,所以未來我認為整個市場高端苗的增量是必然的。
對于“北上育苗”,首先南北的文化存在壁壘,到北方開設育苗場有不可預計的挑戰。另外,海南作為傳統的育苗重地有天然的優勢,比如氣候、水質條件。此外,目前北方育苗技術還不是很成熟,相對南方不可控因素較多,當地投苗時間也非常集中。雖然有育苗北移的趨勢,但海聯還會繼續觀望。
與其考慮市場增量問題,我認為更多應該關注,到底怎么做一條高端苗?農戶怎么認可你的產品是高端苗?直到現在,在部分地區的土苗還有市場,就是因為現在市場上部分“高端苗”沒有養出優勢,反而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真正的高端苗難做,也難以在市場發揮。其次,大環境的惡化,養殖端生物安保不到位,病毒交叉感染,導致的養殖成功率低,整個養蝦行業還有進步的空間。
記者:您剛剛提到做苗難,具體是哪方面?
蘇高楊:就是成本高,市場沖擊大,不少企業在硬撐著,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后,堅持到把土苗、劣質苗慢慢淘汰。所以說,不管是蝦苗還是養殖行業,還在洗牌,就是洗的慢。未來,養殖不斷升級,種苗做到與環境適配,養殖成功率就能提高,也能穩定。目前海聯客戶已經抓住種苗的特性,結合環境條件,養的非常成功,我們也在傳播一些觀念,幫助蝦農發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