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海寧市鴻海養殖有限公司的繁育車間里,先后共15萬尾的紅螯螯蝦種蝦已全部進入暫養池,這些種蝦已是經過良種選育的第三代。
紅螯螯蝦,又稱澳洲淡水龍蝦,海寧市引進于本世紀初,經十余年發展,已成為海寧市特種水產中的一張響亮名片,更是走出海寧、走向全國,引領整個產業發展。
一、良種核“芯”是基礎
海寧市主體憑借先進技術,在全國建立合作繁育基地15個,年可繁育蝦苗六千萬尾,占到行業精培苗總量八成。近年來,通過院企合作,組建專家團隊,就紅螯螯蝦良種選育開展深度合作,其中抱卵率經選育后提高12.96%。海寧市繁育的優質黑頭苗價格高出市場30%以上,但依舊供不應求。
二、養殖模式生態高效
通過“以草養蝦、生態種養”,養殖池塘水草豐茂、水體清澈見底。經檢測,水體中的氨氮、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分別達地表水Ⅰ類、Ⅱ類和Ⅲ類標準。
模式不斷改進完善,總結推廣的秋繁苗養殖、大棚多茬養殖等模式不斷提高產量效益。試點最高實現畝產紅螯螯蝦363.6公斤、畝產值2.9088萬元、畝利潤1.4588萬元。
以多年來積累的生產經驗為基礎,2019年編制了全國首個紅螯螯蝦人工繁育和養殖的地方性技術標準,2020年又參與編制了嘉興市地方標準。
三、創新“萬元千斤”模式
近年來還創新了稻田養殖模式。2021年海寧市紅螯螯蝦稻田養殖試點4個,種養面積300畝,最高實現畝產水稻500公斤、紅螯螯蝦100公斤,畝產值1.26萬元、畝利潤5468.5元,較純種糧畝增收4500元以上。
通過生態種養和綠色防控,基地實現農藥和化肥100%減量。這種新型的“萬元千斤”模式穩糧增效、肥藥雙減作用顯著。2021年國慶期間,浙江衛視《中國藍新聞》欄目還對此進行報道。
四、全產業鏈經營
通過“公司+農戶”模式,經營主體為農戶提供苗種、飼料等投入品、技術培訓指導、商品蝦統購統銷等全程化服務,不但降低了養殖風險,還提升組織化程度,解決了農產品銷售問題。
多年來,“海寧龍蝦”以品質優良、供貨穩定而受市場認可,銷售網鏈不斷完善,有效貫通養殖端和銷售端。經營主體新推出的商品蝦深加工產品也受到市場歡迎。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