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魚” 年年富裕,鹽堿地里建成北方最大花鱸繁育基地
發布時間:2022/2/11 11:44:01 來源:東營日報 編輯:黃正麗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年年有“魚” 年年富裕,鹽堿地里建成北方最大花鱸繁育基地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從單一的對蝦育苗,拓展到多品種育苗,歷經37年;從2000尾花鱸,成長為北方最大花鱸繁育基地,走過了9年。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利津刁口鄉的利津雙瀛水產苗種有限責任公司,這家在鹽堿地中走出了一條漁業繁育新路子的企業。“要想繁育一個優良品種,不是兩三年就見效的,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崩螂p瀛水產苗種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守溫告訴記者,“漁業產業要想健康發展,只有不斷繁育引進新品種,優化養殖模式,選準一條特色養殖的新路子,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實現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雙瀛是一家老牌漁業企業,前身是利津縣對蝦育苗廠,為聯合國糧食計劃署-2771援建項目,至今已有37年的歷史,而陳守溫是第一批進廠的員工!斑^去漁業發展存在養殖品種單一、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等問題,后來公司不斷創新,經營項目由單一的海水育苗發展到現在的海、淡水育苗,繁育品種由最初的對蝦拓展到半滑舌鰨、花鱸、海馬、大菱鲆、海參等多個品種,養殖方式從靜水坑塘養殖轉變為工廠化養殖。同時,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與中國海洋大學合作的花鱸魚優質苗種繁育項目,成功解決了野生花鱸的人工繁育問題,成為北方地區最大的花鱸繁育基地。”在去往繁育車間的路上,陳守溫向記者介紹道。據了解,2013年,雙瀛首次開始從事花鱸苗種繁育工作,與中國海洋大學合作引進花鱸1000條。2014年,成功繁育花鱸魚苗300萬尾,花鱸苗種繁育初獲成功。2017年5月,與中國海洋大學合作成立了“博士研究生工作站”“漁業專家工作站”,為雙瀛花鱸苗種繁育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2018年,東營市“花鱸全人工繁育與養殖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成功通過山東省星火計劃驗收,實現了北方花鱸規;斯し庇龔臒o到有的突破,成功解決了野生花鱸的規;斯し庇龁栴},公司亦被評為“利津花鱸省級良種場”。走進1萬立方米水體的花鱸苗種繁育車間,四四方方的繁育池星羅棋布。陳守溫介紹,“花鱸從魚苗到性成熟產卵需要四年的時間,一條魚每次可以排出上百萬個卵細胞,優質苗種繁育的關鍵在于抓住母本的產卵期,而人工擠卵的最佳窗口期只有兩三個小時。為詳細記錄魚的生長速度、活力、健康狀況等,在每一條親魚背鰭上植入了芯片。為了照顧這些魚,中國海洋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們長年輪流在繁育車間值守!如今,最早培育的花鱸魚苗已經從1兩重的小魚長到了8公斤的大魚,這些魚產的魚苗不管是生長速度、體型還是抗病率都很優質!耙粭l魚苗可以賣到2元錢,這還供不應求!”陳守溫自豪地說。花鱸養殖模式的成功將花鱸產業進一步向周邊推廣,輻射范圍擴展到河北、江蘇、廣東珠江等省市。多年來,在陳守溫的帶領下,雙瀛先后獲得專利發明6項,實用新型發明9項,科技成果2項。雙瀛從一家小小的對蝦苗廠成為集苗種研究、培育、養殖、銷售一條龍的現代化科技型企業,陳守溫也被評為2018年山東省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我的理想就是讓企業培育出更優質的魚苗,讓老百姓都能吃得到物美價廉的魚。”這就是陳守溫一直堅守的理想,“2021年我們公司與中國海洋大學雙方決定在省級良種場的基礎上,申報花鱸國家級良種場,可以進一步提升山東省花鱸苗種生產的數量與質量,為東營鹽堿水域花鱸池塘養殖、山東省深遠;|養殖模式的推廣提供種業支撐。”記者感言漁業是保障國家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撐。我市地處黃河入?,海洋發展優勢得天獨厚。近年來,我市以打造環渤,F代特色漁業強市為目標,將現代漁業作為實施“海洋強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抓手,穩規模、補短板、延鏈條、強科技,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發展現代漁業,依靠科技力量,培育適合多種水環境養殖的優質魚苗,是其中關鍵一環。而壯大龍頭企業,讓漁業企業年年有“魚”,年年富裕,漁業產業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