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州水產技術推廣站,積極引進新品種,大膽試驗探索,研究錦鯉人工繁殖和魚苗培育技術終于成功。
該站2002年4月中旬從外地調進錦鯉種87尾投放在全州漁業主產區的永靖縣大川村專業戶池塘進行試養成功。繼而在全州開始推廣,解決了多年從外地調種的問題,給群眾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目前,全州40%的農戶進行錦鯉養殖,長勢喜人,F將所采取的技術和方法總結如下:
一、親魚培育。親魚是從2002年開始由永靖縣大川村(臨夏州新品種試驗基地)培育而成,培育過程采用套養形式,利用商品魚池中的野雜魚和鯽魚自繁作為餌料魚來源。錦鯉苗種投放后,根據氣溫變化,水溫保持在20℃以上,一般選在4月初進行兩次沖水刺激,4月11-12日兩天開始產卵,雌雄11組產卵率達到60%以上。
二、雜交培育的品種。錦鯉雜交培育的品種,我們經過多次試驗,采用了各種方式和品種進行雜交,最后選擇三齡錦鯉與荷苞金鯉雜交,培育出成名的錦鯉個體大、健壯、外表光亮、品種優良。雌性親魚腹部膨大、松軟,卵巢輪廓明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雄性親魚腹部稍硬,不膨大、腹部較雌性略為窄小。
三、產卵與出苗時間。按照雌雄新魚個體大小進行配組后,依次投放到產卵池中,水溫保持在20℃以上,雌雄逐步適宜水溫后,慢慢開始出現追逐現象,有的雌、雄魚成對圍繞魚巢游動,隨后開始產卵、受精。一般7天后即5月19日開始出苗,可在19-20天之間全部出齊,如果水溫低于20℃以下,直接影響出苗率和時間的延緩。
四、苗種培育的日常管理
1、夏花培育。錦鯉魚苗孵化后4-6天內以自身的卵黃囊作為營養來源,此階段鰭尚未完全分化,只能做間歇性的垂直游動。由此時間開始向孵化池中潑灑豆漿,先將黃豆用溫水浸泡8-10小時,浸泡以黃豆豆瓣脹滿,輕捏散瓣為宜,隨后磨成豆漿,邊磨豆邊加水,每次磨黃豆10千克,豆漿經煮沸后全池潑灑,每天潑灑2次,上下午各1次,每次潑灑時延長潑灑時間,以保證豆漿顆粒在水層中有較長的停留時間,從而增加魚苗的攝食機會。培育期間密切觀察水質變化和浮游動物組成及數量,水色保持黃褐色,浮游動物以輪蟲和小型枝角類為主。
2、魚種培育。隨著錦鯉夏花不斷生長,逐步增加豆漿量,每天全池潑灑4次,同時追肥(牛、豬肥等有機肥料),豆漿喂養15天后,開始投喂顆粒飼料7%,(按魚的斤數計算)也就是說0.5千克魚投喂0.35千克飼料,100尾/2.5千克(20尾)=每天0.18千克飼料,50千克魚(每天投喂3.5千克飼料)。投喂15天后,顆粒飼料增加到15%,連續喂養15天后,顆粒飼料增加到20%,同時加強飼養管理、防治病害的發生。到9月底拉網出塘時平均體重0.05-0.1千克左右,出苗達12萬尾,出苗率達到60%以上。
五、經濟效益
1、經過試驗成功后推廣養殖,經濟效益非常可觀,比普通魚的效益提高到1.5倍,鯉魚夏花每尾0.01-0.02元,而錦鯉夏花每尾0.15-0.25元。
2、該品種的經濟價值,主要搞垂釣業和觀賞,又可食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逐年提高,人們越來越青睞垂釣和觀賞漁業,注重身心健康、美化家園和環境。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養殖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