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被稱為“長江第一鮮”的野生長江刀魚,嘉定有一群工作人員正為之努力。日前,記者從嘉定區水產推廣站了解到,站內通過仿生池培育的長江刀魚種群數量已經趨于穩定,改變了長江刀魚依賴野生資源生存的狀況。
2月24日下午,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進入最后一個養殖池收網。只見池內數千條刀魚鱗白如銀、身姿矯健,其中較大的長20多厘米,重量約在150克左右。
“我們的仿生態環境和野生環境沒有太大的區別,這些刀魚鱗片比較有光澤,性腺也在正常范圍之內。” 嘉定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工作人員黃哲峰說。
據了解,刀魚每年二三月間從海里游到長江產卵,小刀魚們長大后再游回海里。刀魚性子烈,出水幾秒就容易受傷或者死亡。這也是刀魚被食客認為肉質鮮美的一個原因,卻也使得刀魚的養殖環境難以模擬。
為此,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根據刀魚在長江洄游的特點,利用“池塘仿生態長江刀鱭繁育技術”,模擬流域環境、水體特質,以投喂活餌等方式,提高刀魚存活率。目前,這些刀魚已經能在池內完成自我繁育。
試驗至今,基地6個生態池內現存3-4齡刀魚親本2000余尾,2-3齡后備親本5000余尾,1齡刀魚魚種1萬余尾,種群數量趨于穩定。
“我們的目的就是將長江刀魚的魚種進行保存,為今后大規模繁殖打下基礎。如果今后長江有增殖放流的項目和條件的話,我們會進行大規模繁殖,讓長江刀魚回歸自然。”黃哲峰說道。
撰稿:王佳駿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