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全國人大代表劉漢元兩會再發聲:強化飼料糧供應保障,推動飼料和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
費量大幅減少,人均動物性食品消費大幅增加。1985-2019年,我國人均糧食消費量由228.4千克降低到130.1千克,下降了75.6%。與此同時,肉、蛋、
水產品等動物性食品消費大幅增加。肉類消費(豬肉、牛羊肉)由人均14.4千克增加到26.9千克,增長了86.8%;禽類由人均1.6千克增加到10.8千克,增長了575%;蛋類由人均3.2千克增加到10.7千克,增長了234%;水產品由人均2.9千克,增長到13.6千克,增長了369%。在此過程中,飼料糧消費占比隨之大幅提升。
劉漢元代表表示,2020年,我國糧食產量68285萬噸,人均糧食占有量487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其中,稻谷和小麥兩大口糧產量3.5億噸,全年口糧消費約2億噸,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玉米產量2.73億噸,全年飼用消費1.7億噸,工業、食用和種用等其他消費約1.1億噸,存在一定的需求缺口。總體來看,我國三大谷物產大于需,處于“稻谷和小麥松、玉米緊”的格局,品種結構性供需不均衡問題比較突出。消費結構上,我國三大谷物食用、飼用、工業用、種用及其他用途占比分別為45%、35%、17%、3%。根據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食用消費每年將以2個百分點的幅度遞減,到2025年稻谷和小麥產需盈余可能達到8000萬噸以上,需要尋找合適方向,避免超期庫存和損耗造成浪費。
劉漢元代表指出,2020年以來,國家出臺了庫存稻谷飼用定向拍賣政策,由央企競拍后進行加工轉化,脫殼成糙米后摻混或脫殼成糙米后摻混再粉碎,再定向銷售給飼料養殖企業用于飼料加工,以防其流入口糧市場。該政策在補充飼料糧供應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未直接面向飼料養殖企業銷售,增加了中間運輸、儲存、加工等多個環節,既增加了成本、推高了糧食價格,又延長了陳化時間,不利于糧食品質的保證,致使飼料養殖企業購買意愿不強。反映到成交量上,2021年,面向中央企業的庫存稻谷定向銷售實際成交情況不及預期。同時,飼料養殖企業直接從市場采購的新小麥總量達3500萬噸,超過當年小麥產量的25%,糧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玉米作為畜禽飼料配方的重要原料,占比最高可達55%。玉米價格變化直接影響養殖成本,農民收入乃至各項宏觀經濟指標。2020年,中國玉米進口量首次超過世界貿易組織設定的年度玉米進口配額。在中美貿易協定框架下,中國加大了農產品特別是玉米的進口數量,其中主要是對國營玉米配額臨時性增加,2020-2021年玉米進口總量均突破基礎配額量,2021年達到2800萬噸。
作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2002年1月30日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發布了《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管理暫行辦法》,對包括玉米在內的多個大宗農產品實行進口關稅配額管理,由國家發改委會同商務部分配。近十年來,玉米關稅進口配額一直維持在720萬噸,僅占2021年玉米進口總量的25.7%,且各大飼料養殖集團企業配額分配量未明顯調整,出現了政策性低價進口玉米“僧多粥少”的情況,各集團企業政策性進口玉米頭寸對比實際使用量差距巨大,限制了規模型企業的發展,擠占了小規模企業的生存空間。
為強化飼料糧供應保障,推動飼料和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劉漢元代表建議:
一是建議優化進口飼料用糧配額分配機制,按照具備一定規模、資質的飼料養殖集團企業年度統計產量占比重新分配。在糧食進口量不斷增長,未來可能成為常態的背景下,保障飼用糧配額資源公平、合理、有效利用,理清飼用糧配額分配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國有企業由于沒有大規模參與飼料的加工生產,建議減少甚至退出飼用糧配額分配,以消減市場中的非正常價格尋租和降低市場運行效率的行為。此外,因中小企業在規模、資質、規范標準等方面很難具備參與國家飼用糧配額分配的要求,建議由年飼料產量超過百萬噸的集團企業參與分配(2020年我國年產百萬噸以上規模飼料企業集團有33家,占全國飼料總產量的54.6%),按各集團企業年度產量占比,重新核定政策性配額分配比例,推動飼料養殖行業集約化、規模化、高質量發展,鞏固我國糧食安全。
二是建議優化庫存糧飼用拍賣機制,飼料加工企業直接參與庫存糧飼用定向拍賣。目前,庫存糧飼用定向拍賣主要由央企競拍后加工轉化,定向銷售給飼料養殖企業用于飼料加工。這種機制不僅增加了交易流程,大幅增加了使用成本,同時在倒買倒賣的過程中也增加了飼用糧轉向其他糧食用途的風險,降低了社會運行效率,對飼料加工企業也是極其不公平的。因此,建議在嚴格管控銷售、運輸、加工和使用環節的基礎上,直接面向飼料加工企業開放庫存糧飼用拍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