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上市豬企連連暴虧數百億,驚動行業人士,那么,水產上市企業的業績又是如何?
近日,水產行業上市公司陸續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其中多家公司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業績處于虧損狀態。外部疫情因素疊加存貨減值,導致過去一年水產行業大多業績不振。多家公司表示將按照“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適應疫情常態化形勢下的內外部環境,向產業鏈后端延伸,積極拓展渠道加大銷售工作力度,推動食材向食品升級、向水產食品轉型。
水產行業板塊總體呈現虧損
中水集團遠洋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發布的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6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585.9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4.23%。
中水漁業表示,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公司生產經營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困難。隨著疫情的不斷蔓延和反復,各國出臺的戒嚴禁令等嚴格防控措施,給遠洋漁業船舶靠港、漁需物資補給、人員輪換、船舶修理以及漁獲物的運輸等正常生產運營帶來困難。金槍魚行業境外所在國家一般經濟欠發達、醫療技術落后、防疫條件和能力有限,陸地管理和技術人員、中外籍船員的人身健康安全保障任務異常艱巨,直接影響到船只出航作業時間和生產效率。國際海運費、機票、原油價格大幅上漲,相關成本大幅增加。受終端市場消費能力影響,南太平洋地區生產的低溫金槍魚魚貨價格走低,冰鮮魚加工出口中止,嚴重影響了當期效益。
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發布2021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全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0萬—9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滑39.39%—59.5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虧損0.8億—1.2億元,虧損同比減少16.61%—44.41%,上年同期虧損1.44億元。
對于業績下降,獐子島解釋稱,因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貿易形勢對公司進出口業務產生較大影響,海洋牧場投入產出能力尚未完全恢復,人民幣持續升值導致外幣資產匯兌損失,股民訴訟案件和解賠付及預計負債帶來相應的費用,部分資產出現減值,拖累了公司整體業績。
同樣表示2021年業績有虧損的公司還有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國聯水產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43億—45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500萬—1000萬元,虧損幅度同比收窄96.27%—98.13%。預計2021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虧損2600萬—3100萬元。這是繼2019年度、2020年度公司連續兩年因計提大額存貨減值虧損后的第三年虧損。數據顯示,2020年國聯水產虧損2.69億元,2019年虧損4.64億元,且拆分數據來看,公司去年第四季度歸母凈利環比亦有所下滑。
對于全年業績表現,國聯水產表示,造成公司業務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受上游養殖業務虧損約5000萬元影響所致。從2020年年報披露的業務結構來看,國聯水產主要分為水產食品行業、飼料行業和其他行業。其中水產食品為主營業務占比91.97%,此次在全年營收基本保持平衡不變的情況下,虧損減少九成以上,說明產品結構調整效果已經顯現。
積極謀求轉型升級
無論是多起區域性疫情源頭與進口海鮮有關,還是頻有水產品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這些事件都難免使得本就處于抗疫緊繃狀態下的人們對水產品出現恐慌情緒。為最大限度規避風險,很多消費者自發拒絕購買與食用水產品,水產行業曾一度遭受打擊。但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政府和消費者更加注重食品安全,生鮮水產在檢驗檢疫、加工及流通環節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督,現代化、專業化、品牌化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多家水產上市公司年報中,都將高品質、健康等作為產品優勢和產品規劃。
有業內人士表示,消費需求的多樣性催生了水產加工品結構的多層次發展,水產品加工由初加工、半成品進一步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精深加工產品轉變。更多水產企業開始拓展預制菜肴、即食食品等產品線,產品品類更趨豐富多樣。疫情加速產業洗牌,行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產業融合更為復雜多樣,可以說,后疫情時代是水產人的一場大考。
中水漁業表示,目前來看,全球疫情短期內尚無法確定出現根本性好轉,對公司遠洋捕撈板塊生產經營的影響預計還會持續。面對困難和問題,公司堅持主業生產,確保人員隊伍穩定,靈活安排船隊生產修船,爭取公司效益最大化,保持了公司業務的基本穩定。在抓好主業生產的同時,繼續加快轉型升級,戰略實施重點由鞏固捕撈基礎,向產業鏈后端延伸。
獐子島近日在互動平臺表示,近年,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動食材向食品升級,圍繞獐子島核心海洋資源,研發、推出“獐子島味道”海洋食品。公司產品包括鮮活海珍品、凍鮮調理食品(魚貝蝦蟹蛤等冷凍食材及預制菜等)、營養食品(參鮑魚子醬等)、休閑食品(貝蝦等海洋零食)。其中,具有即食、即烹、即熱、即配等特點的預制品菜產品已經陸續上市了蒜蓉粉絲貝、裹粉魚排、鮮+扇貝、黑椒三文魚、龍筋佛跳墻等系列產品。
早在2019年年報中,獐子島便曾表示,從細分渠道的發展趨勢看,餐飲渠道由原來的原料魚或蝦直接供應轉變為提供半成品、預制品甚至是定制化產品供應,“中央工廠”或“中央廚房”功能成為海洋食品企業要加快培植的核心能力。
國聯水產董事長李忠認為,國內預制菜行業正處于高速增長的起點,行業空間大,企業面臨的機遇遠大于挑戰,國聯水產將繼續大力推進向預制菜的轉型,尋求廣闊的機會。
國聯水產日前發布公告,公司與北京小飯柜科技有限公司于日前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決定在水產預制菜品開發與市場推廣等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探索水產食品產業創新發展新模式,推動水產食品深加工產業的升級,幫助優質的水產品及水產預制菜品實現市場擴張,并帶動上游養殖產業的良性發展。
據了解,國聯水產與全球知名西式快餐連鎖企業、半天妖餐飲、永輝超市、盒馬鮮生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公司超九成營收來自水產食品行業,其主要產品為以預制菜品為主的精深加工類、初加工類、全球海產精選類。近期公司對預制菜賽道尤為關注,此前已多次對外表示,將不斷加大預制菜投入,提高預制菜占公司營收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