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麻陽苗族自治縣袁郊村的魚苗養殖大戶張治書,深耕魚業養殖數十載。他憑借智慧將自家的小魚塘變成致富的大產業,他還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成立麻陽富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附近村民實現共同致富,成為麻陽遠近聞名的“魚苗大王”。2021年,張治書榮獲麻陽苗族自治縣勞動模范。
張治書在漁場撒網巡塘
3月9日早上6點,天空剛現魚肚白,張治書就守候在水庫魚塘,撈魚、過水、消毒、裝箱……5千斤魚苗“遠游”瀘溪。“從2月9發了第一批魚苗開始,到現在已經賣掉了3萬斤魚苗了,春季魚苗不愁銷!”揉了揉發酸的肩頭,張治書露出了笑容。
勤能致富 小魚塘變成“聚寶盆”
麻陽袁郊村五組是原麻陽綠溪口公社漁場所在地,已有70多年的歷史。受父親影響,張治書打小便對養魚情有獨鐘,1990年綠溪口公社漁場遷至洲上村,袁郊村的漁場開始轉讓,這讓年僅22歲的張治書興奮不已,他與3名好友借錢籌資,硬是將40畝魚塘承包下來。兩三間破瓦房,粼粼波光一水塘,張治書養魚的致富夢就在這里發芽。
“養大魚不如養魚苗。”這是張治書和伙伴們的共識。雖然因沒有經驗導致頭兩年一直在虧損,但這沒有讓張治書喪失信心。張治書的眼光是精準的,當時整個懷化及周邊縣市魚苗培育市場仍是空白,規模化的魚苗養殖,讓他穩住了“飯碗”。
政府對漁業的政策支持也為張治書的魚塘發展帶來了機遇,麻陽縣政府的增殖放流政策需要購置魚苗,縣畜牧水產局通過層層篩選,將目光投向了治書魚苗魚種場。在縣畜牧水產局的積極引導下,2016年張治書辦理了湖南省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成為了懷化市四家有資質的水產苗種廠之一。競爭力強了,周圍縣市區的銷路源源不絕,40畝小魚塘逐漸成了百余畝的大魚塘。
好學善施 憨農民變成“土專家”
看上去憨厚內斂的張治書,談及魚種養殖滔滔不絕。“魚卵孵化,防水霉蟲害,控制水位和密度,每一步都至關重要”專業性極強的詞匯在張治書嘴里信手拈來。
專業扎實的背后,是日積月累的辛勤付出。僅有初中學歷的張治書,為了養好魚,早年間就向原麻陽魚苗魚種場的舒代根拜師學藝,務實好學的他得到師傅的傾囊相授,30多年來,他朝六晚九,白天巡塘養魚,晚上挑燈自學,遇到難題就將縣里市里的專家請來上門指導。“養魚已經不僅僅是我的飯碗,更是我的精神食糧。”張治書這樣說到。
“他多年來勤學愛問,種養經驗非常豐富,是魚種養殖的土專家。”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水產股股長莫開全評價。
初心如磐 帶領村民走上“振興路”
看著張治書通過養魚富了起來,周圍的養魚戶也多了起來,養殖隊伍雖逐年壯大,但袁郊村的魚苗養殖業卻隨著漁民的惡性競爭陷入停滯發展的怪圈。
為了破局,張治書決心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帶動村民共同致富。彼時,鄉村振興的春風吹來,禁漁令凈化了行業生態,漁業升級和發展已到了“黃金時代”。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讓張治書嗅到了更多的商機,他決心牽頭成立合作社,整合袁郊村的漁業資源,平衡批發價格、實現規模化、科學化養殖。
聽說張治書要牽頭搞合作社,村里40多戶養魚戶的來了30多戶,一疊疊資料壘成小山高。眾人的信任,源自于張治書那顆為民服務的初心。“張師傅對于養魚這件事,從來都是不顧個人利益,毫無保留”魚苗養殖戶張治緩,家中三代養魚,是袁郊村的漁業元老,可說到張治書,卻豎起了大拇指。
扶貧監測戶張小勇,是治書漁場的一名員工,為了贍養身患殘疾的父母,常年以零工、散工為生。張治書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不僅親自教授他養魚知識,還跟他簽訂了6萬元/年的長期聘用合同。“現在工作有盼頭,有目標,生活也有保障了。”張小勇笑意盈盈。
“合作社成立后我們打算提升硬件技術,擴大經營規模,實現多元化經營,搞特種魚養殖,青蛙養殖,優化本土魚苗養殖,實行新型態科學養魚。”張治書語氣堅定、眼含星光。2022年初,麻陽富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袁郊村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徐徐鋪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