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簡單的想法到搭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從一條普通的羅非魚到口感鮮美“游”上全國人民餐桌的脆肉羅非魚,從一個小小的實驗魚塘到一個年產值近8000萬元、員工60多人的大型養殖配送企業,阜沙鎮阜翔脆肉羅非魚養殖專業合作社只用了短短三年時間。他們是如何做到的?3月22日,記者前往阜沙鎮進行了實地探訪。
兩種魚混養
年產值力爭破億元
說明來意后,阜沙鎮城管住建和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梁浩靈把記者帶到了阜沙村。阜翔脆肉羅非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養殖基地,就在該村14組和15組,面積約400畝。
接近中午,基地的工人們正準備下班,他們大都是附近的村民,騎上電單車,來回十分鐘便可在家門口上班。看到有人來訪,一位穿著花格子襯衣、膚色黝黑的中年男子走了過來。“瞧!他就是合作社的負責人,名叫梁少文。”梁浩靈向記者介紹說。
梁少文性格溫和,帶我們邊走邊聊。記者看到,一個魚塘里的水顯得非常清澈,中間位置圈有一方水草;另一個魚塘的水面上放置不少藍色塑料桶,桶里有小小的魚苗。梁少文解釋說,這是中山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與阜翔脆肉羅非魚養殖專業合作社,共同打造的脆肉羅非魚、泰國筍殼魚高產混養技術模式實驗示范基地,由廣東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動物科技學院提供技術指導,也是普通羅非魚變成脆肉羅非魚的關鍵環節。“羅非魚喜歡生活在淺水層,而筍殼魚喜歡深水層。混養后,單個魚塘的產量就可以大幅增加,實現效益倍增。”梁少文說。
為讓我們直觀地看到魚塘的生產情況,梁少文從塘邊找來一個鐵盆,裝滿一盆魚飼料,用力拋撒進魚塘。轉瞬間,大批的羅非魚和筍殼魚浮出水面開始搶食,現場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響。
梁少文表示,目前合作社產、供、銷完整產業鏈已經搭建到位。去年實現了近8000萬元的產值,而今年的目標已經明確,力爭破億。
屢敗屢試
脆肉羅非魚實驗終獲成功
東升脆肉鯇已經走出國門、游向世界,成為中山響當當的漁業行業品牌。生成快、產量高、疾病少,且肉質鮮美、少刺的羅非魚能否通過研究搖身變成脆肉羅非魚呢?2018年,深耕冰鮮配送多年的梁少文有了這個大膽的想法。與幾位同行好友商議后,梁少文決定投資研究脆肉羅非魚。他們找到了圈內享有盛名的廣東仲愷農業,仲愷農業的權威專家聽了幾位年輕人的想法后決定一試,戰略合作協議隨后簽署。
想讓羅非魚變成脆肉羅非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剛做實驗那會兒,一個小小的魚塘,撈死魚撈得很夸張。因為羅非魚的腸道比較薄,消化系統比較弱,經歷很多次的失敗,才換來微小的改良。”梁少文說,半年中,他們屢敗屢試,最終,脆肉羅非魚養殖實驗獲取成功。他們養殖的脆肉羅非魚不僅消除了羅非魚原有的土腥味,還可以和價格不菲的筍殼魚混養,畝產大幅提升。
2019年,掌握脆肉羅非魚養殖技術后,梁少文等人在阜沙鎮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建立了400畝標準化脆肉羅非魚養殖基地,新事業就此開啟。
健全產業鏈
脆肉羅非魚“游”上全國餐桌
2020年,規模化養殖獲得成功、收獲第一桶金后,梁少文大膽創新,采用“公司+農戶”模式,創立了阜沙鎮阜翔脆肉羅非魚養殖專業合作社,邀請當地農戶參與養殖,共同致富。
為讓農戶放心投入,梁少文不僅包技術、包魚苗,而且還包銷售。基于此,10余農戶主動簽約,帶動養殖面積800多畝。加上梁少文自己養殖的1100多畝,養殖脆肉羅非魚的總面積接近2000畝。此外,還帶動了中山的西區、黃圃乃至佛山、茂名的農戶參與脆肉羅非魚養殖。
去年4月30日,中山市第十屆勞動模范名單出爐,帶領農戶共同致富的梁少文名列其中。
為將阜沙脆肉羅非魚走出中山,“游”上全國普通居民的餐桌,梁少文注冊成立了廣東優配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并聘請專業廚師,將脆肉羅非魚切片包裝,再配上料包,通過冷鏈技術配送到全國各大批發市場,市民購買回家,只需加熱就可食用。
午飯時分,梁少文特意帶了兩包脆肉羅非魚請我們品嘗。交給食堂,十分鐘不到,服務員就將一盆酸菜脆肉羅非魚和紅湯脆肉羅非魚端上我們的餐桌,味道正宗鮮美,令人回味無窮。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