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捕!”凌晨3時,隨著一聲令下,裝滿活蹦亂跳小龍蝦的蝦籠從水面升起,標志著韶關南雄市小龍蝦開捕上市的時節正式到來。
一年有四季,春食最鮮美。三月氣溫回暖,作為本地新興特色產業,今年南雄市稻蝦輪作養殖的小龍蝦生長速度明顯加快。
近日,筆者走進三佳農業公園稻蝦輪作養殖基地,春寒料峭、細雨蒙蒙,而基地稻塘中卻是一派“蝦躍人歡”的火熱景象,蝦農和企業負責人都在翹首期盼小龍蝦的“亮相”。
“今年的第一籠小龍蝦個頭大、活力強、肉飽滿,真是‘開塘紅’的好兆頭!”看著剛捕撈上來的小龍蝦,蝦農李興明激動地表示,得益于“蝦稻共作”標準繁養一體化的養殖模式,今年小龍蝦的品質好,個頭特別大,肯定很搶手。
筆者了解到,由于小龍蝦有晝伏夜出、喜陰、愛穴居的特性,一般都是凌晨捕撈,這樣不僅可以減小損耗,而且便于食材在當天到達食客的餐桌上。獨特的稻蝦共養生態體系,讓小龍蝦的捕撈期從三月持續到七月底。
“捕撈時間長了就會減量,我們會立即進行補苗,輪捕輪換。”養殖基地技術總監祖雷軍介紹,一塊稻田輪捕下來,可以實現輪換三批蝦苗,成品蝦畝產可達700斤。
現場,只見工人熟練地劃著小船,捕撈成熟的小龍蝦。岸上的工人將一只只鮮紅、肥碩的小龍蝦分揀裝箱。剛捕撈上來的小龍蝦會被轉運至分揀中心,按蝦的大小和顏色進行分揀裝箱,再輸送到三佳農業公園特有的物流體系進行銷售。
“除南雄本地外,主要銷往清遠、廣州和贛南地區,每日銷量1500斤左右。”養殖基地黨支部書記陳啟輝告訴筆者,目前小龍蝦市場供不應求,為了食材鮮美,他們一直采取鮮品銷售。
近年來,南雄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因地制宜,科學養殖,進一步壯大稻蝦輪作特色產業,推進當地產業多元化發展。該市稻蝦輪作養殖面積已達3500畝,投入生產2000多畝,主要分布在珠璣、湖口、水口、古市等鎮。
“通過稻蝦輪作養殖模式,我們每畝產值可達1.5萬元,充分發揮了土地收益的最大化。”陳啟輝介紹,通過加大與各鄉鎮養殖區域內農戶進行合作,農民們的收入也在不斷提高。下一步,當地將開展系統性養殖培訓,讓農民實現就地創業,真正體現的是讓老百姓從參與到培訓再到就業創業的一個過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