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蝦“蹦跶”出水產養殖新天地
發布時間:2022/3/31 15:49:37 來源:湘潭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編輯:黃姍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張浩,1997年在某部海軍陸戰隊服役,2002年退役返鄉。曾榮獲“優秀士兵”稱號三次、榮立三等功一次。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
張浩,1997年在某部海軍陸戰隊服役,2002年退役返鄉。曾榮獲“優秀士兵”稱號三次、榮立三等功一次。2018年創業,任湖南豐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2021年11月參加湖南省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榮獲現代農業組優勝獎。
以特種兵的闖勁和韌勁投身事業
“機緣巧合使我來到湘潭市自主創業,在貨運物流行業摸爬滾打16年,算得上收獲滿滿……”待再問及是如何走上創業之路的,張浩底氣十足地回答說:“這源于我不安于現狀,當然也是受到了戰友的啟發。”在得知一位浙江籍戰友退伍后從事羅氏蝦養殖,已經擁有1000多畝育苗基地、2000多畝養殖基地,并且產銷兩旺,客戶遍及多個省(市)、自治區。張浩一番了解下來,便發現了位于湘江邊的湘潭市還沒有羅氏蝦養殖基地,整個湖南省都還是少之又少,主要在依靠從江浙一帶空運發貨,市場資源豐富,羅氏蝦養殖發展潛力大。就這樣,張浩萌發了改行的念頭。放棄貨運物流搞羅氏蝦養殖,很多老戰友多次勸他不要改行,只要有一丁點兒閃失,就會前功盡棄,血本無歸。況且羅氏蝦是“富貴型”蝦種,對水質、飼料要求高,育苗期和生長期要求更高,需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養殖難度系數大。但與大海打了多年交道的張浩,有著特種兵固有的闖勁和韌勁,看準的事情絕不會輕言放棄。2018年,經反復考察論證,選定湘潭經開區響水鄉朝龍村新建組的一片田壟作為養殖基地。這里距離市中心10公里左右,交通方便,所流轉的60多畝耕地全在種植結構調整區,一側有韶山灌渠穿過,水源穩定。湘潭市委和市政府對張浩創業給予了政策支持,安排專人技術指導,填補了湘潭市羅氏蝦養殖行業的空白。
“像部隊強化訓練,累得倒床就睡”
2020年11月,張浩投資近200萬元,組織團隊進場,整理出13口蝦塘,修建工作用板房、鍋爐房,完善其他輔助設施。2021年3月29日凌晨4點,從浙江來的蝦苗運輸車抵達養殖基地,當時氣溫很低,還下著大雨,寒夜中張浩和工作人員一字排開,冒雨將200多個泡沫箱傳遞到恒溫育苗池。每個箱子里用增氧袋盛著蝦苗,共計有240萬尾。一直忙到上午10點,才將所有蝦苗安放到育苗池。
蝦苗一進場,和其他員工一樣,張浩每天24小時輪流巡塘,一小時一次;尤其是突然強降雨、強降(升)溫的惡劣天氣,必須盡早采取措施,預防水中缺氧。同時,要預防飛鳥、泥鰍、鱔魚等羅氏蝦的天敵危害,想辦法驅散或捕捉。連續幾個月的操勞,張浩的體重從90多公斤降到了75公斤,“成功減肥”是創業以來的一個意外收獲。

好大一只蝦
“幾個月我一天都沒離開過養殖基地,兩個年幼的孩子及家務事都交給了妻子。”張浩說,“即便如此嚴防死守,有一回還是發生了兩次意外,損失達10多萬元。”那是5月中旬,一天突降大雨,蝦塘水位陡升,剛進大塘的蝦苗難以適應,張浩和員工們一起連夜排水,但依然跑掉了一部分蝦苗,損失不小。6月初,那天凌晨4點,張浩像往常一樣按時給蝦塘開增氧機,發現一口蝦塘受悶熱天氣影響,出現了“蝦子爬岸”的異常情況,雖然他盡力補救,但于事無補,勞累到天亮,依然因缺氧死了250多公斤。“這些蝦子如果長成,大概有1000公斤,太可惜了。”聊起這些,樸實而剛毅的張浩至今仍難以釋懷。
竭力為湘潭特色養殖業貢獻力量
“常溫條件下,羅氏蝦不能在湘潭地區越冬,必須在9月底前全部銷完。”湘潭市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告訴張浩養殖秘笈,“冬春至初夏低溫季節,可以利用閑置的羅氏蝦塘飼養一批小龍蝦,以增加收益。”這讓張浩受益匪淺,也讓他內心感激感恩,表示將盡最大努力為湘潭特色水產養殖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張浩和他的羅氏蝦
有戰友的精心指點,又有湘潭市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現場指導,張浩養殖基地的羅氏蝦長勢良好,總產量漸漸提到了2萬公斤以上,自2021年7月下旬開始試銷以來,上門提貨和電話訂貨的絡繹不絕,2021年度總收入達250萬元。現在,張浩養殖羅氏蝦技術已漸成熟,銷售渠道相對穩定。在未來的道路上,張浩將采取“公司+農戶+銷售”模式,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打造“響水鄉羅氏蝦”品牌,進一步開辟近郊休閑垂釣等相關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同時,在銷售、宣傳、人員培養等方面加大力度,投入更多資金,提升產銷能力,在羅氏蝦水產養殖開創美好明天。 |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