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惠東縣是海洋大縣,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發展海洋與漁業經濟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兩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圍繞"構建海洋經濟區,營造特色亮點"的決策,積極調整和優化海洋與漁業產業結構,海洋與漁業經濟持續保持健康、協調、快速發展,漁業總產量、總產值平均年增長6.5%左右,占全縣大農業總產值的1/3多,是農業的支持產業之一。縣海洋與漁業局連續兩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2003年被評為縣年度工作考核先進單位,2005年又被縣委評為紅旗基層黨組織。
[主要資源情況]
我縣瀕臨大亞灣和紅海灣,是廣東省的六大海洋與漁業大縣之一,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漁業資源和優越的區位優勢,宜漁面積廣闊。管轄海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有大小海島22個,海岸線迂回曲折,東起黃埠鎮東頭村,西迄稔山鎮樓角村,全長171.8公里,海島岸線37.6公里。灘涂面積3.88萬畝,5米以內淺海面積13.1萬畝,10米內淺海面積為29.15萬畝。海洋捕撈漁場廣闊,200米以內海區面積7910平方公里,其中40米以內淺海面積1540平方公里,捕撈生產的主要漁場分布在大亞灣、紅海灣至大泥口內側,自北至南漁場依次是白鴨排漁場、星洲漁場、擔軒漁場、大星針漁場、大泥口漁場。海區的魚、蝦、蟹、貝、藻等生物種類繁多,其中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有200多種,還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海龜。有大小海島55個,其中面積大于500m2的海島38個,最大的港口小星山面積1.275公頃,小于500m2的海島17個。海灣有18個,擁有大亞灣、考洲洋(屬紅海灣)等優良港灣、港口和海港,F有港口、巽寮、范和、亞婆角、鹽洲五大漁港,其中惠東縣港口海龜自然保護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8平方公里,為亞洲大陸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特別是稔平半島一帶,腹地面積廣、海洋資源豐富,是發展臨海工業的首選之地。巽寮作為濱海旅游區,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經過若干年的努力,可建成國際性濱海旅游勝地。這些豐富的海洋資源,為我縣發展海水養殖業、海洋捕撈、臨海工業、濱海旅游、海上運輸、海產品加工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海洋與漁業經濟的發展,把"海洋產業新突破"列為我縣經濟工作"四個新突破"之一重點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建立惠東縣海洋與漁業信息系統,鼓勵、指導海洋與漁業經濟的發展,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養殖,形成特色,擴展規模。2003年,全縣水產總產量6.8萬噸,產值12.43億元;海水養殖面積9.9萬畝,產量5.8萬噸,產值10.6億元;海洋捕撈產量2.2萬噸,產值2.9億元。
惠東海水養殖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具有規;、集約經營的特點,目前擁有六大養殖基地:(1)海水網箱養殖基地。主要分布在鹽洲海區及坪仕海區。全縣有1.25萬個網箱養殖,主要養殖獅魚、鯛魚、黃花魚和紅魚等優質魚。兩年來,重點控制養殖容量,鞏固提高養殖效益。全縣海水網箱養殖年產約5500噸,產值1.5億元。(2)高位池養蝦基地。主要分布在平海、巽寮和稔山等鎮灘涂。高位池養蝦發展較快,至2003年底,全縣有25個場、3500畝,年產對蝦4300噸,分別比2002年增加7個場、750畝、1500噸。(3)鮑魚養殖基地。主要分布在平海、港口兩鎮的海域灘涂,到2003年底,有14個場、7.8萬立方水體、年產成品鮑480噸,產值7300萬元。(4)牡蠣養殖基地。分布在考洲洋海區。全縣有吊養蠔和插養蠔15000畝,其中赤岸蠔精養3000畝。年產蠔5410噸,產值1910萬元。(5)貝類護養增殖基地。主要分布在稔山亞婆角和范和海區。有18900畝,年產9.2萬噸,產值8920萬元。(6)淡水魚養殖基地。主要分布在大嶺、多祝、新庵等鎮,較具規模的有大嶺羅深坑立體養殖和白盆珠庫灣養魚等5萬畝淡水魚養殖基地,年產魚6120噸,產值9420萬元。
南方漁網編輯:歐陽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捕產品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