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初入夏季,氣溫持續升高,水溫也隨之不斷攀升,本月也將進入梅雨季,悶熱多雨,極易造成養殖水環境的不穩定。同時池塘投餌量和水產養殖動物攝食量的明顯增多,易導致殘余餌料及排泄物快速累積,病原增殖速度加快,各養殖品種的發病率會有所上升。因此,各養殖場(戶)應著重做好各類病害的預防控制工作。
一、病情預測
1.細菌性疾病:易發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潰瘍病、爛鰓病以及腸炎病等病害,重點關注區域為本市草魚、鯽魚、鳙魚和鳊魚等池塘高密度養殖區。
2.寄生蟲類疾病:易發指環蟲、錨頭鳋、車輪蟲等病害,重點關注本市淡水魚類主養區。
3. 甲殼類:蛻殼不遂、白斑綜合征、河蟹肝胰臟壞死病,重點關注本市小龍蝦、河蟹主養區。
二、防控措施
1、加強養殖管理:控制好餌料的投喂量,避免殘余餌料過多而污染水質,可適時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等免疫增強劑。同時,做好水體消毒和水質改良工作,可適時使用含氯石灰或聚維酮碘溶液進行池塘消毒。
2、防治淡水魚類細菌性疾病:除做好養殖池塘的水體消毒工作外還應加強巡塘工作,發現病魚,及時清理。一旦發病,還應及時聯系有關技術單位對病魚開展細菌性病原分離,盡早確定病原,并根據抗生素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水產養殖用藥明白紙》(2020年2號)中推薦的敏感抗生素進行治療,從而做到精準診斷、科學用藥,降低養殖損失。
3、防治淡水魚類寄生蟲病:要做好定期消毒工作,發病時,可選用硫酸銅硫酸亞鐵粉和中草藥驅蟲散等進行治療。
4、預防蝦類疾病:應合理投喂餌料,加強蝦塘巡查及水質監測工作,注意天氣和水溫變化,合理使用增氧機。
5、防治河蟹疾病:梅雨季節,應加強池塘底質改良,減少底質污染,盡量少用或不用一些毒性大、刺激性強的殺藻劑或殺菌藥物,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對于河蟹脫殼不遂癥,可選用脫殼促長散等中草藥進行投喂。
6、其他注意事項
(1)注意改良池塘底質和水質,培養“肥、爽、嫩、活”的水體,為水生動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增強魚的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2)采取科學規范養殖措施,進行水產品健康生態養殖,提高水生動物免疫力,優選抗病力強品種,降低發病率,減少漁藥使用。
(3)關注天氣變化,特別注意暴雨等突發性天氣預報,及時加固養殖設施,謹防池塘水體缺氧,關注養殖水生動物應激性反應,及時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疫情預報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