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水產養殖進入生產旺季,受梅雨期影響,暴雨、強對流等天氣偶有出現,隨著水質惡化,病害微生物活躍,容易暴發魚病。應謹防池塘水體缺氧,避免水生動物應激反應。同時應密切關注新冠疫情防控動態,做好養殖生產必需物資籌備,確保正常養殖生產工作有序進行,將疫情影響降至最低程度。
一、病情預測
1、魚類細菌性敗血癥、爛鰓病、腸炎病:淡水魚高密度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2、魚類指環蟲、車輪蟲等寄生蟲病、鯽魚孢子蟲病:各淡水魚主要養殖區和鯽魚高密度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3、草魚出血病:重點關注草魚精養池塘。
4、鱖魚傳染性脾腎壞死病:重點關注揚州、蘇州等地區的鱖魚養殖區。
5、加州鱸:易發生車輪蟲、諾卡菌病等。關注南京、蘇州等鱸魚養殖區。
6斑點叉尾鮰病毒病、傳染性套腸癥、鮰類腸敗血癥:重點關注鹽城、宿遷等地鮰魚精養池塘。
6、甲殼類蛻殼不遂、白斑綜合征、河蟹肝胰臟壞死病:重點關注泰州、宿遷、揚州、南通等蝦蟹主養地區。
二、防治措施
1、魚類細菌性疾病
提高飼料質量,增加魚體免疫力,發病塘口可用生石灰或國標漁用含氯、含碘消毒劑消毒,配合使用大蒜素、中草藥和維生素內服。使用抗菌類藥物時,進行藥物敏感性實驗,選擇對致病菌敏感的藥物添加到飼料中,連續投喂5-7天;同時使用生石灰等消毒藥物全池潑灑輔助治療。
2、鯽魚黏孢子蟲病
避免購買疫區苗種進行養殖,避免引入疫區水到養殖池塘。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消除水體和底泥中的水蚯蚓,殺滅休眠孢子。根據寄生規律選用合適的藥物預防,并注意使用方法和劑量,盡量選擇高效無毒藥物治療,應使用國家規定的水產養殖用抗原蟲藥或其他的驅殺蟲類藥物混合飼料投喂。
3、斑點叉尾鮰傳染性套腸癥:徹底清塘消毒,消滅養殖環境中的致病菌;在引進魚種前進行嚴格檢疫,防止將帶有致病菌的魚種投放到養殖環境中;魚種下塘前用3%食鹽溶液浸泡5-20min,清除體表的致病菌或寄生蟲;在飼養過程中定期用生石灰消毒養殖池水,控制有害菌數量;發病后選擇對致病菌敏感的抗菌類藥物投喂,同時做好池水消毒工作。
3、鱖魚傳染性脾腎壞死病:降低魚苗的養殖密度,減少環境脅迫。加強飼養管理,對水源、繁殖用的魚卵和親魚、引進的魚苗及相應設施等進行嚴格消毒,切斷傳染源,減少病毒感染的概率。發現陽性的親魚及時進行處理,切斷病毒垂直傳播途徑。發現病魚,經確診后必須全群銷毀,同時對水源和用具進行無害化處理。
4、草魚出血病:有條件注射或浸泡草魚出血病組織漿滅活疫苗進行預防。發病時不要濫用藥物或倒池,減少應激,治療可用抗病毒中草藥投喂,全池潑灑二氧化氯、表面活性劑等消毒劑。每次大雨過后都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質變化,及時做好水質調控。
5、鱸魚諾卡菌病:盡量投喂新鮮的天然餌料和優質的配合飼料。在飼料中添加免疫多糖類物質,在疾病流行季節到來前連續投喂兩周以上。通過增強魚類的非特異性免疫能力,達到免疫預防疾病的效果。治療選用對革蘭陽性菌有抑制作用的水產用藥物,將分離的致病菌進行藥物敏感性檢測,用法用量按產品說明書。
6、河蟹的肝胰臟壞死病:(1)以顆粒飼料投喂為主,適度搭配玉米、南瓜等植物性飼料,前期和后期育肥階段輔助投喂高蛋白動物性飼料;(2)根據天氣情況,掌握池塘的溶氧、pH值、溫度等理化指標,及時開啟增氧機或潑灑長效增氧劑,保持池塘溶氧穩定在4毫克/升以上。連續陰雨天要及時調控水位,增加池塘有效積溫;(3)河蟹生長旺盛季節,在飼料中間隔5-10天添加乳酸菌、免疫多糖、多種維生素等,提高河蟹的免疫力;(4)采取多品種水草間作,可選用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等,保持池塘水草覆蓋面積占池塘面積的40-50%;(5)選擇溫和性消毒劑消毒水體,減少化學藥物對河蟹的刺激。
7、其他注意事項
一是注意改良池塘底質和水質,采取科學規范養殖措施,進行水產品健康生態養殖,增強魚的體質,提高水生動物免疫力,優選抗病力強品種,降低發病率,減少漁藥使用。
二是梅雨季節,飼料易受潮發霉,囤貨不宜過多, 應根據天氣變化、水質變化和實際吃食情況,靈活調整每天的投喂量。
三是定期使用改底產品進行改底、解毒,可配合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等微生物制劑來調控水質,在飼料中添加中草藥和礦物類,促進消化吸收,增進食欲和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疫情預報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