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多地陸續進入雨季,極易造成洪澇災害,給水產養殖帶來危害。為防止災后水生動物疫病暴發流行,加強雨季漁業生產管理,現提出如下建議措施。
● 一、雨季生產管理
1. 及時修補被雨水沖刷損壞的塘埂及各種養殖設施。與外河水位差較高的池塘,應調節水位減少水位差,防止倒埂逃魚。
2. 洪水攜帶泥沙進入池塘,造成水體渾濁,引起光照不足,易造成池塘缺氧現象,應增加開增氧機時間,防止池塘水體缺氧死魚,必要時24小時開機。
3. 降雨易導致水溫降低,魚類攝食減少,應適當降低飼料投喂量,防止飼料浪費和預防水質惡化,可在飼料中添加合法的飼料添加劑,增強養殖動物抗病和抗應激能力。
4. 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特別是防止雷擊、設施漏電、電線落水等引發的觸電意外。
● 二、災后復產管理
1. 對災后死亡的水生動物要及時收集,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死魚爛蝦等對環境造成污染,謹防水災次生危害的發生。及時清除池塘四周雜草及水體漂浮物,防止其腐爛污染水體。
2. 及時修復受洪水淹沒的池塘和各種設施,迅速恢復正常生產。
3. 加強災后防疫工作,做好養殖水體消毒,盡量采用刺激性較小的消毒劑,如碘制劑等,對池塘水體均勻潑灑消毒,以有效地防止因傷引起的繼發性細菌性疾病。
4. 穩步增加投飼量,飼料中添加合法的飼料添加劑,提高養殖品種抗應激能力。如果已經發生細菌性病害,需對癥用藥。
5. 對池塘逃魚、應激死亡等情況進行觀察、判斷,摸清存塘量,根據市場行情和周邊苗種供應狀況,重新調整生產計劃,確定補苗計劃,及時補放苗種。
6. 及時調控池塘水質,準備好生產物資,通過精細化管理,彌補洪水帶來的損失。生產的基本條件具備之后,根據池塘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水質調控措施,使池塘水質保持肥活嫩爽,加強投喂管理和疾病預防,減少洪水等帶來的損失。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