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河口,潮起潮落間,南沙青蟹自然天成,品質卓越。
近年來,“南沙青蟹”獲批地理標志商標、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即將獲得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認證。
青蟹的理想養殖場
南沙青蟹主要養殖區位于珠江出海口,咸淡水交匯,具有溫暖、多雨、濕潤,夏長冬短的特點,是出產優質青蟹的理想養殖場,優越的養殖環境造就了南沙青蟹“殼薄、肉多,味美”的特質。
南沙區水產養殖面積約11萬畝,其中南沙青蟹養殖面積約占到五分之一,南沙青蟹一直沿用原生態、低密度、粗放型養殖模式,大多采用蟹、蝦、魚生態混養;祓B鯔魚、黃鰭鯛、大頭魚、草魚等,可以凈化水質,給青蟹提供優質水體;混養斑節對蝦、南美白對蝦等,可以消耗青蟹多余餌料,控制水體氨氮指標等。
南沙青蟹對養殖環境要求較高,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和咸淡水、無污染水域等特定水源條件決定了南沙青蟹的獨特風味和優越品質。盡管好水出好蟹,但養殖戶以單打獨斗為主,優質不優價,無法形成規模和品牌。
南沙青蟹養殖密度低,每畝約投放200個蟹苗,每年2~3造,由于養殖技術落后,養殖設備不完善,養殖水鹽度等品質不穩定,供電缺乏等因素,導致南沙青蟹存活率低于20%,畝產量僅有約50~100斤。
一直以來,青蟹市場需求巨大,供不應求,南沙青蟹主要銷往廣東沿海地區,更有部分產品遠銷江浙滬、福建地區。青蟹市場價格長期維持在80元-120元/斤,價格比較穩定。因南沙青蟹主要為傳統銷售模式,未進行品牌建設、宣傳和推廣,公眾對南沙青蟹品牌的認知度不高,存在外地青蟹冒充南沙青蟹對外銷售的現象,產品溢價能力弱。
農以種為先。蟹苗供應是青蟹養殖生產的源頭,優質蟹苗是青蟹產業鏈穩定發展的基礎保障。推進南沙青蟹人工育苗項目,突破南沙青蟹蟹苗供應主要依靠野生捕撈,數量、品種不穩定的發展瓶頸,積極引進科研力量,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廣西海洋研究所等高校及研究所開展產學研研究,探索開發南沙青蟹的人工育苗技術。由廣州利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廣州南沙漁業產業園有限公司實施,廣西海洋研究所提供技術支持的南沙青蟹人工育苗項目(一期)“廣州南沙擬穴青蟹人工育苗及標準化示范養殖基地項目”已于2021年供苗投產。
建立《南沙青蟹養殖技術規范》,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推廣規;瘶藴署B殖。廣州南沙現代農業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建立統一品牌管理制度,從產品質量要求、檢驗規則、標志和標簽、包裝運輸和貯存等技術規范對南沙青蟹產業發展進行標準化制定。南沙青蟹畝產量近年穩步提升,優質產區畝產可達150-300斤。2021年培育形成了國內最大的黃油蟹養殖企業,基地規模超過2000畝,打造的黃油蟹“蟹中茅臺”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塘頭批發單只價格近600元,市場效應明顯。
圍繞南沙青蟹歷史人文和圍墾文化,開展一系列精準營銷,講好南沙青蟹品牌故事。一是線上線下聯動,開展南沙青蟹市場營銷。策劃采購商、美食家、網紅在產地直播吃蟹、談蟹活動,舉行南沙青蟹品牌發布會、品鑒會、中國農民豐收節南沙青蟹專場推薦會等活動,組建南沙青蟹微信公眾號、微商城、小程序商城,推動南沙青蟹品牌產業化發展之路,提升南沙青蟹在新零售平臺、渠道銷售、餐飲企業和粵菜師傅等群體的品牌地位;利用節假日市場特點,參考廣州酒家月餅券的運作模式,由南沙農業集團謀劃發行螃蟹券。二是加強宣傳推廣。通過各種媒體平臺講好“南沙青蟹”的故事,利用直播、短視頻、漫畫等新媒體宣傳手段,提升南沙青蟹全網影響力,為品牌創建和市場推廣營造良好輿論。
2022年1月,“南沙青蟹”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核準注冊為地理標志商標,成為首個以“南沙”命名的地理標志區域公共品牌,也是繼“新墾蓮藕”之后南沙區第二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注冊商標產品。同時入選“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百家手信”推薦目錄名單。5月,南沙青蟹入選2022年全國第一批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是南沙區首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