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西對蝦產業聯盟、廣西蝦業協會主辦的“2022年上半年對蝦養殖技術經驗交流會”6月20日在廣西欽州市召開,廣西對蝦產業聯盟、蝦業協會,主席、會長韋錫健,欽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符蘭芳,養殖技術專家趙永貞、資深水產一線精英莫紹國等一眾水產業界知名人士參會。在會議上,韋錫建會長指出,目前整個廣西對蝦養殖面積已達32萬畝,但今年上半年的養殖情況不理想,尤其是傳統養殖模式,養殖成功率竟只有5%左右,最好的情況也只有10%,截至目前,廣西部分養殖戶已經放苗4-5次,但排塘率依舊居高不下。
其他對蝦養殖產區的數據也顯示,今年廣東珠三角一帶頭批冬棚蝦養殖成功率最高達8成,但尾批蝦則不到3成;廣東臺山部分區域排塘率預估普遍超7成,最高超9成,近乎全排;今年粵東地區養殖成功率同樣極低,僅2成左右,粵西一帶養成率也不容樂觀,其中湛江區域養殖成功率最高也僅3成左右;福建地區情況相對稍好,養殖成功率在6-7成之間;往年養殖成功率令全國眼紅的江蘇如東地區,今年也慘遭滑鐵盧,小棚蝦養成率僅在4-5成之間。
在交流會中,今年廣西業界公認弧菌爆發是最為嚴重的一年,在病害報告中所占比重也是最大。檢測機構報告顯示:在蝦苗檢測方面,檢測樣品93份,指標全部陰性的僅69份,陽性指標中,哈維氏弧菌7份、副溶血弧菌6份、皮下組織壞死6份、白斑病毒2份、急性肝胰腺壞死1份、虹彩病毒0份;而在病蝦檢測方面,35份檢測樣品中,副溶血弧菌高達18份、白斑病毒12份、急性肝胰腺壞死7份、皮下組織壞死2份、哈維氏弧菌1份、肝包蟲1份、虹彩病毒0份。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對蝦養殖過程中,弧菌已上升成為“廣西養蝦第一殺手”。
另外,今年氣候異常也使養殖業頭疼無比,不僅是倒春寒、龍舟水、持續低溫寡照等惡劣天氣使對蝦養殖中病害頻發,同時異常氣候也導致今年南方沿海赤潮多發,從而引發對蝦細菌、病毒行等病害,排塘多發。專家特別指出,今年3月份以后,華南沿海多地出現“藍眼淚”現象,而“藍眼淚”主要是夜光藻及海螢,即是夜光藻等引發的赤潮。雖然夜光藻本身不含毒素,不會直接危害水生動物,但其如果存在于蝦塘中,會大量耗氧,同時死亡分解時也會耗氧,并產生氨、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今年部分蝦塘也出現這些情況。
而對于今年下半年的養殖,專家建議,適合自身條件的,才是最好的養殖模式,養殖戶應根據自身蝦塘條件,因地制宜,設計好生產規劃,并隨時根據環境的變化而調整養殖方案,才是養殖成功的第一步。養殖重點在于:
1,鑒于今年氣候及海洋情況的特殊性,養殖戶在下半年應充分做好水處理,隔絕與外界的水體交換,尤其要隔絕海水。
2,購苗前一定要做足蝦苗檢測工作,不僅在苗場檢測一次,最好再找第三方檢測機構再進行一次檢測,盡量保證蝦苗無毒進塘。
3,投苗后的30天內尤為關鍵,必須注意增強對蝦體質,同時保持水質穩定、菌藻平衡,才能減少應激及各類病害,隨之減少用藥量,最終實現“無抗養殖”。
業內普遍認為,目前傳統養殖模式由于成功率低下,且與環保政策的方針有差異性,因此已經面臨極為嚴峻的考驗,但目前小棚養殖等新技術(預計今年廣西將突破1萬張棚)、無抗養殖等新模式也已經逐漸開始在廣西扎根,未來1-2年的時間內,將是廣西對蝦養殖業由傳統轉新型的關鍵時期。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