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最高氣溫已近40℃,可在丹徒區高資街道巫崗村的一排排大型養殖車間里卻是溫度舒適,沒有絲毫燥熱感。8月10日,記者來到鎮江市欣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800多平方米的大型車間里,安置著幾個巨型養殖池,水溫則根據魚的品種和年齡段適時調整。這樣的養殖車間共有10多個,每年可產出10多萬斤高檔成品魚,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公司董事長解旭東是丹徒區首屆“十佳農民”。他癡心科技興漁,歷經坎坷百折不撓,最終在工廠化“智能養殖”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不僅通過自己的奮斗走上致富路,還情系親鄉,無償把養殖技術傳授大家,帶領村民共同走上小康路。
追逐夢想
與“漁”結下不解之緣
今年40歲的解旭東看上去顯得比較白,這主要得益于長期在室內從事養殖業的結果。他告訴記者,從小他就對養殖有著濃厚的興趣,上了中學,對養魚越來越有興趣。高考前夕,他的第一志愿就填報了江蘇海洋大學的生物技術專業,結果如愿以償。畢業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就與漁業有關,對他這來說,真是夢想成真。
2005年,解旭東進入無錫一家當時國內知名公司,從事水產添加劑銷售工作,這讓他受益良多。他在工作中進一步了解到,不同魚類對水質、溫度、氣候、抗病等都有很大區別。這為解旭東打開一扇全新的窗戶,自己在大學里根本學不到這么專業的知識,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那幾年,我收集和整理了大量魚類養殖的技術資料,還做了許多筆記。”解旭東說,由于工作需要,他走南闖北,與國內許多養殖戶建立聯系,深刻體會到水產養殖的辛苦與風險,有的養殖戶由于一個細小的疏忽,就會造成幾十萬、幾百萬的損失。為此,他總是無償把自己的經驗與養殖戶們分享,廣獲好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積累了幾年的工作經驗后,2013年,解旭東放棄原單位每年40多萬元的高薪,回到家鄉丹徒開始了自主創業的道路。與村里的其他水產養殖戶相比,他養魚不先挖塘,而是建起一排排大車間。解旭東說,只有工廠化智能養殖,運用科技手段,才能改變“靠天吃飯”的陳舊格局,養殖業才能走出創新路,迎來新機遇。
科技養殖
與“鰣”俱進終獲成功
“只有高起點,才能打開市場新格局,獲得高效益。”解旭東說,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近幾年科技養殖的發展勢頭迅猛,車間工廠化養殖模式越來越有優勢,可這種模式投資更大、風險更高、回報周期更長,眼看著已經花費了1000多萬元,依然還未完工的養殖車間,許多鄉親都為解旭東捏了一把汗,可此時的解旭東已經沒有了退路。
解旭東養殖的美洲鰣
作為土生土長的鎮江人,他對鰣魚、刀魚、河豚這“長江三鮮”有著獨特的記憶和情懷。近些年來,長江鰣魚幾乎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解旭東在一次偶然機會中得知,與鎮江氣候條件比較類似的北美有一種美洲鰣,無論從外形還是肉質都與國內的鰣魚相似,目前已成功被引進養殖。
正是看準了美洲鰣養殖,解旭東不惜花重金打造了工廠化智能養殖溫室車間。他不遠萬里到美洲鰣原產地,深入產卵區,積極引進了野生種群。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等科研單位,成立了專項課題,攻克美洲鰣選育難關。目前,他的企業已成為江蘇地區美洲鰣親本保有種類最豐富的企業,也是國內少數成功掌握美洲鰣全人工繁殖的企業。
解旭東告訴記者,養殖車間里的每個水池容量達500多立方米,溫度、濕度、含氧量、飼料配比、營養調控、疾病防控等諸多方面都具有智能化處理模式,養殖環境不弱于自然環境,加之魚的肉質鮮美,廣受高檔酒店的歡迎,目前省內各地以及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商家紛至沓來,鰣魚供不應求。僅今年以來,企業繁殖美洲鰣魚魚苗達100多萬尾,養殖成魚超10萬斤,建立公司加農戶的推廣示范面積超500多畝,總產值超過5000多萬元。
心系鄉親
“鱸”魚得水共富裕
美洲鰣魚養殖成功了,這也讓解旭東“火”了,成為遠近聞名的科技養殖致富能手,可對于解旭東來說,還是感到有點失落,除了少數養殖戶有意愿進行美洲鰣養殖外,大多數人對此望而卻步。主要原因就是美洲鰣養殖屬于高成本、高回報項目,普通養殖戶較難承受。為了幫助更多鄉親致富,解旭東沒有止步,在美洲鰣養殖走上正軌后,又將目光鎖定在加州鱸魚品種上。
加州鱸魚學名大口黑鱸,原產美洲,引進我國養殖已有數十年歷史。近年來,隨著人工繁殖技術和人工配合飼料馴化技術的突破,養殖面積大幅增加,成本也降低了不少,市場效益良好。但由于鎮江地區缺乏大型的育苗基地,養殖戶只能從浙江、廣東等地購買魚苗,卻經常因為不了解情況而上當受騙。
解旭東利用自己的專業及企業的設施優勢,從不同地區購買較好的加州鱸進行養殖,通過比較,考察總結出可靠的魚苗來源,再聯合本地養殖戶,抱團采購。這樣既保證了魚苗質量,也節約了養殖戶成本,他還無償傳授技術,帶動了廣大養殖戶共同走上富裕路。解旭東常說,未來養殖業前景不可限量,在黨和政府的關懷、科研團隊的助力下,一定會迎來更好的發展。
近年來,解旭東和他的團隊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先后承擔和參與了江蘇省農機三新工程項目“鰣魚健康養殖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集成應用”、鎮江市科技計劃項目“長江翹嘴鱖高效生態養殖技術集成與應用”等8項農業科技項目,今年他的公司被江蘇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江蘇省省級良種繁育場”,被江蘇省遺傳學會授牌“省遺傳學會科技服務站”,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共建掛牌“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綜合實驗示范基地”;累計在專業刊物發表科技論文3篇,并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項。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